台灣青年浙江“學藝”:想用相機記錄兩岸“同心”故事
2021-08-20 17:10:31來源:中國新聞網
“通過這兩天的‘拜師學藝’,感覺開啟了新的技能點。”來自台灣的鄭州大學學生陳柔卉興奮地展示著在浙江溫州洞頭拍的照片。鏡頭里有半屏山上的同源同根碑,有說著閩南語的村民。“踏上這片土地就覺得很親切。用相機記錄兩岸同心同源的故事,很有意義。”
一對台灣情侶在洞頭半屏山以同源同根碑為背景合影。 王剛 攝
攝影是世界共通的無聲語言,在同根同源的兩岸更是如此。8月18日至19日,“航”行浙里·兩岸共拍秀在浙江溫州洞頭舉行。
溫州洞頭與台灣淵源頗深。作為閩南文化和甌越文化交匯地,洞頭海島上五分之三的居民操閩南方言。台灣詩人余光中曾游覽洞頭,並盛贊“洞天福地,從此開頭”。
一名穿漢服的台灣青年拍攝洞頭民俗表演。 王剛 攝
這兩天,來自媒體、高校和行業協會的攝影大咖,通過互動講解、分組結對和外出采風等方式,向十余名台灣青年傳授無人機航拍、手機攝影和攝像技術,並前往溫州七彩洞頭村、半屏山、洞頭半屏金岙同心村及東海貝雕博物館進行采風和拍攝。
來自台灣桃園的陳柔卉自高中畢業後就來到大陸求學,對於浙江溫州了解不多,但對溫州的半屏山早有所耳聞。“洞頭和台灣高雄都有一座半屏山,真的有種一脈相承的感覺。”
2010年,洞頭半屏山與高雄半屏山結為姊妹山。如今,洞頭半屏山上立著一塊同源同根碑。碑上寫道:兩岸半屏,鄉音鄉情。珠聯璧合,共贏榮景。
陳柔卉特地和這塊碑合了影,還拍下了半屏山上的風景。她說,想借助照片,把半屏山的故事講給在台灣的家人們聽。
多名台灣青年和攝影導師(左三)合影。 王剛 攝
和陳柔卉一樣,來自台灣高雄的許晉銘也在手機中留下了許多洞頭的美景。他在大陸待了7年,如今是溫州大學法學院的一名教師。
他對洞頭的半屏山也有著濃厚的情感,因此在路上跟台灣青年們說了許多溫州故事,例如洞頭與台灣語言相通,而且許多溫州人在台灣都有遠親。在他看來,讓他們知道兩岸的歷史故事,是深入了解溫州、了解浙江和大陸的一次機會。
“肉眼看美景和用相機拍,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許晉銘說,因為有攝影大咖解惑,他嘗試拍了很多照片。
有一張剛拍的照片他頗為滿意:碧綠色的海面上,平靜地“躺”著“兩岸同心”這四個字。“這是必去的‘打卡點’。小小的一個洞頭,就有很多台灣元素,我想一一去拍個照。”
據悉,近年來,洞頭以兩岸半屏山的閩南文化為情感紐帶,以浙江省對台交流基地和同心旅游特色小鎮為主平台,全力打造台青創業圈、台商貿易圈和台胞生活圈。
許晉銘希望,除了美景,也能拍下兩岸融合之美,記錄更多兩岸“同心”發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