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海青故事

台青暢游平潭:“我很確信兩岸同胞是一家”

2021-08-23 17:37:49來源:平潭時報

台青暢游平潭:“我很確信兩岸同胞是一家”

吳宗瑋(左一)、郭宜欣 (左二)、陳啟慧(右二)和周振貴在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擺pose,拍創意照片

這個夏天,來自不同學校的四名台生,通過“台陸通”平台在平潭相遇相識,組成新媒體小分隊,結伴同行記錄在嵐期間的點滴。不僅如此,他們還和實驗區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們一起拍攝節目,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眼中的平潭是什麼樣的。

陳啟慧:意外收獲了難忘的美好回憶

一直都有聽說,平潭是離台灣很近的地方。我雖然在泉州上學,但一直都沒有機會過來看看。這次利用暑假的時間,專程來這里邂逅魅力的平潭。這期間,雖然經歷了台風,但風雨後的“平潭藍”仿佛更加干淨透徹。

機緣巧合,我參加了平潭融媒體中心的《台青看平潭》拍攝。說實話,一開始很擔心自己沒辦法做好,因為我是一個還蠻害怕面對鏡頭的人。從一開始的怯生生、不自然和放不開,到最後的一期可以淡定自如,很大一部分都離不開大家對我的鼓勵。他們總是想辦法讓我放輕松,鼓勵我“已經很好了”“很不錯”,讓我在這段時間的拍攝中越來越有自信,也更加享受整個過程。

在拍攝的過程中,我們去到平潭很多景點,飽覽夏天的海景,也了解到很多歷史文化知識,比如南島語族的起源與發展、戍台守疆的歷史淵源等。從各個方面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台灣和平潭之間真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僅是距離近,兩地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也都十分相似,也讓我對平潭多了一份親近。臨別的時候,我們相約再見,我相信就在不久後的下一次。

郭宜欣:平潭給了我很多人生新體驗

這次來平潭,本來是因為疫情原因不能回家,沒想到居然收獲了許多人生新體驗。我和另外三名同學一起組成了新媒體小分隊,在“台陸通”的幫助下,我們獲得了跟平潭融媒體記者一起外出采訪拍攝的機會。期間讓我體驗到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來平潭、第一次跟著拍攝、第一次手繪石頭畫、第一次了解兩岸文化,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第一天去68海里景區的時候,我們開心極了,因為台風和下雨,我們很久沒有外出,感受到久違的藍天和大海,真的就像在家鄉一樣親切。我在鄭州上大學,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大海了。印象深刻的是,拍攝的最後,我們去了台灣文化廣場,認識了平潭康德集團副總經理李昕,他們家族來平潭很多年了,三代人一起扎根平潭、建設平潭。這或許就是老一輩的情懷吧,我很確信兩岸同胞是一家。

經過幾天的拍攝,讓我更加了解了平潭當地的文化和生活,也讓我對傳媒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攝像大哥在拍攝的過程中,會耐心地教我們一些運鏡技巧,是很特別的人生體驗。如果以後有機會,我希望能夠和大家相處更多時間,好好學習。

吳宗瑋:平潭的防疫工作讓人安心

我來自台灣桃園,目前在南昌大學上學,這個暑假是我最難忘的一個暑假。我本身是學廣告專業的,對於視頻拍攝就有很大的興趣,沒想到有幸能夠跟平潭融媒體中心的記者一起外出拍攝。在外拍期間,我們去了很多公共場所,我發現平潭的防疫措施做得非常好。

比如我們第一天去68海里景區,不僅要測體溫,查健康碼,景區還准備了口罩機,免費給游客提供一次性口罩。出於好奇,我們還去掃碼領取,果然不到一分鍾就能輕松領到口罩,極大方便了在景區忘記戴口罩的游客,還能為疫情防控做好安全措施。

此外,得益於和平潭融媒體中心的合作拍攝,不僅讓我更加了解平潭,也讓我們團隊成員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一開始在海峽兩岸交流中心的練歌房唱歌時,我們都有點不好意思,但經過幾天的相處,每天一起拍攝,一起打打鬧鬧,我們也都更加熟悉彼此,收獲了珍貴的友誼,真的很開心,覺得這一趟來得特別值得。

在跟拍過程中,我也用手機記錄著這一切,接下來的時間,我會慢慢把這些視頻剪輯好,放在社交平台上,讓更多人看到平潭的美。

周振貴:我不僅來了還決定留下來

我來自台灣台中,是新媒體專業的學生,非常喜歡攝影。這次參與平潭融媒體的拍攝讓我了解到平時用手機拍攝和電視拍攝的區別,還去到平潭各個地方和景點欣賞風景。在“68”文旅小鎮感受鄉愁,在北港聽神奇的石頭“唱歌”,在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探索神秘的遷徙,在海壇海防博物館傾聽班兵戍台的歷史。這一切,都讓我新奇又欣喜。

這些天來,我們還認識了很多在平潭生活的台胞,從他們口中了解到他們眼中的平潭,這也是一個特別有趣的過程。他們每個人都有在平潭留下來的理由,有的喜歡這里的就業環境、有的看中了這里的溫馨浪漫、有的是因為這里便捷的交通,聽說乘坐“海峽號”只要兩個半小時就能從平潭到台北,真的很棒。

通過幾天的走訪,讓我對平潭有了難舍的感情。幾經深思,我決定像那些台青一樣,把平潭當作我人生事業的起點,這里給台胞的機會和優惠政策,都很有吸引力。我還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我相信,留下來是對的決定。

青年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推動力

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現如今,在我們走入新時代、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大潮到來的背景下,青年交流活動必將更為普遍和熱絡。

平潭作為祖國大陸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地方,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一代跨過海峽,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兩岸青年交流從無到有,由小及大,漸成規模,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動力。

此番由“台陸通”牽線搭橋,聯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給在陸台生豐富的假期體驗,也進一步加強了兩岸互通共融。這是很好的典型示范,青年人代表著未來,通過這樣的兩岸活動交流,讓他們親身體會平潭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能拉近台青對祖國大陸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盡管當前兩岸青年交流呈現蓬勃發展趨勢,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增強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的實效性,應從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拓寬對象上入手,切合兩岸青年的實際需求,推進兩岸青年交流深入發展。

以文化交流為紐帶,增強凝聚力。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是凝聚兩岸青年智慧和力量最強的精神紐帶。而平潭同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化方面也有不少共通之處,可以在活動設計和內容形式上,注重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平潭的文化資源優勢,突出特色,加深對台青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青年正處於人生的奮斗期,關注熱點自然是就業創業,兩岸青年交流也應當貼近就業需求,增強吸引力。近年來,平潭的紅利政策不斷釋放,越來越多的惠台政策深受在嵐台胞肯定,同時也給台胞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機會和前景,相信以就業創業為交流重心,不僅能有效增強吸引力,也能鼓勵兩岸青年在就業創業交流中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實現真正的心靈契合。

青年永遠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希望兩岸的青年朋友加強交流,用新思維、新媒體積極參與新時代的建設,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