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海青故事

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福州紀行:我和福州有個約會

2021-08-25 16:21:30來源:東南網

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福州紀行:我和福州有個約會

黃智四)與在台青合影留念。

東南網8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 實習生 張雨楠文/圖)日前,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造訪福州。福州的土地黏人,在這里的20多天,她遍游福州的涉台文物古跡,與在榕台青座談交流,並在自媒體上開設了《智賢在福州》專欄,記錄福州的點點滴滴。是什麼地方讓她動情落淚?什麼政策讓她嘖嘖稱贊?她對在榕打拼的台青又有何期許?

“做人當如林則徐”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系,從去年9月到現在,黃智賢在大陸已經待了整整11個月。這段時間,她走遍祖國各地,通過自媒體,呈現一個真實的大陸。這個月,她來到福州,探訪三坊七巷,參觀馬尾船政文化博物館等,還品嘗了地道的福州美食,“久未還鄉,到了福州感覺好像回家了一樣”。

“福州和台灣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台灣曾是隸屬於福建的一個府,台灣人當年要考舉人都要渡海到福州來考試。”在三坊七巷的福州台灣會館,黃智賢看到了“清版惠台政策”。例如在科舉上,對台不斷增加名額,從保證一個舉人名額,增加到最多8個名額。為了方便台灣人到福州應考,在福州貢院附近還修有台灣會館,成為趕考時台灣子弟的休憩所在。聽聞大陸總共有兩個台灣會館,一個在北京,另一個就在福州,黃智賢不禁感慨地說:“這兩個台灣會館,清楚證明了台灣跟大陸的淵源關系。這是‘台獨’分子不敢面對的。”

在三坊七巷,還有一處古跡林覺民故居,這是黃智賢從小就在課本里讀過的。“意映卿卿如晤……”林覺民的《與妻書》曾經是每個台灣學生必讀的文章。清朝末年,國家危難。林覺民立志救國,參加廣州起義,後受傷被俘英勇就義,年僅24歲。黃智賢告訴記者,現在“台獨”分子把林覺民的《與妻書》從台灣的課本里刪除,許多年輕人不知道他的事跡。而林覺民在大陸的家,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後人紀念緬懷。“正是因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才有今天的中國和我們的小確幸。要感恩,不能忘記!”說到動情處,黃智賢忍不住潸然淚下。

今年4月,黃智賢在新疆參觀了“坎兒井”,這是當年被謫戍的林則徐在當地推廣的利民工程,新疆人至今依然把它稱為“林公井”。這次福州之行,她專程參觀林則徐紀念館,感觸良多。“人生也就是幾十年,我們總要把人生的力氣用出來。”黃智賢表示,林則徐用一生挽救中國的衰頹,減少人民的苦難,力抗列強的欺凌。他無怨無悔,只是不斷地盡一己之力,努力救國。“做人,當如林則徐。林公林公,請受我三拜為禮。”她在網絡日志中如是寫道。

學會感恩 加倍付出

在福州的最後一天,黃智賢特意穿上了印有“中國”字樣的紅T恤,約上幾位在榕打拼的台灣青年會面。大家先來到位於福州晉安區的兩岸社區交流中心,參觀了台灣社區一號樓公寓樣板房。今年7月,福州出台了《在榕就業創業台胞住房保障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將分期分批向台胞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並實行市場化標准30%的租金減免。

“怎麼這麼優惠?我也可以租嗎?”黃智賢對台灣社區的環境和優惠措施感嘆不已。她表示,台灣年輕人走遍世界各地,包括台灣本土,都沒辦法得到這麼優惠的政策照顧。她鼓勵在場台青:“‘吃果子拜樹頭’,一定要學會感恩,並加倍付出。”

接下來的座談會上,榕台交流人才驛站主管施筱筱、福州念念創意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佳凌等8位台青分別介紹了自己在福州創業就業的經歷。

去年,王佳凌成立了“周二有約”海峽公益社,已經運營一年多時間,平日給社區居民在建築、法律等方面提供免費咨詢,她還牽頭組織了電建小區的第一屆鄰里餃子節等。社區特別給她頒發了“電建小區榮譽居民”證書。自強跆拳道館負責人陳燕亭介紹,去年因為疫情,跆拳道館關閉了半年,但當她從台灣回大陸後,九成以上的學生都沒有流失,這也是對自己努力的一份肯定。

聽了介紹,黃智賢很感動。她表示,感謝這些在大陸創業的台青,成為兩岸交流的一座橋梁,讓大陸同胞感受到台灣人對這一片土地的回饋和愛,為台灣人在大陸創業樹立了榜樣,展示了良好的形象。黃智賢說,台灣年輕人在大陸有很多機會,可以發揮所長,貢獻給這片土地。

在回答“兩岸青年應該如何避免偏見,進一步進行交流”的問題時,黃智賢拿起了紙筆,寫下了“愛”的繁體字。她說:“‘愛’的古體字,上面是肉,中間是手臂和心,下面是樹枝,意為把最珍貴的肉給對方,用雙臂擁抱對方。兩岸不要分你我,因為我們就是自己人。心中有大愛,心才能打開,才能接納對方,擁抱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