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助力兩岸青年從跨海合作到攜手東西扶貧
2021-09-06 15:25:06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福建頻道
“火龍果的枝條又多又長,是這樣留著,還是割掉一部分?”
“枝條亂長,掛果就會超負荷。有舍有得,才能永續生長。”
……
七月,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三塬鎮農業采摘園里,火龍果掛滿枝條,正是采摘的好時機。
台灣青年曾鈞毅通過網絡,“隔空”指導當地的技術員進行采摘、護理,以便持續地產出。這是曾鈞毅工作的新常態。2019年,在廈門市翔安團區委的“牽線”下,曾鈞毅將在廈門翔安深耕多年的火龍果種植技術帶到了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帶動當地農民增收,也帶動了他的“甜蜜事業”向大陸更多地方拓展。
2015年,看中大陸的龐大商機,台胞曾鈞毅跨海來到廈門翔安大宅發展,通過流轉數十畝土地,在當地建起台灣水果種植基地,紅心火龍果因鮮甜且營養價值高,廣受好評,帶來更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大宅社區“兩委”和曾鈞毅的牽頭下,“富美大宅火龍果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在地農戶紛紛入社,實施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質標准、統一包裝銷售等,確保火龍果種得活、管得好、有效益。
期間,翔安團區委積極動員外出青年返鄉共同發展火龍果產業,創意迸發的青年們利用電商平台搭建火龍果鮮果、火龍果茶、火龍果面等線上銷售渠道,助推火龍果產業壯大。2018年7月,由翔安團區委舉辦的首屆火龍果創新創意季上,農夫創意市集、主題民宿揭牌開業、十二道村味、農耕體驗、青創論壇等以大宅火龍果二三產融合的主題活動精彩紛呈。
也有越來越多台灣青年來到翔安,投身“新田園”建設,榮傑園台灣水果觀光園董事長宋志平就是其中之一。因看中台灣與廈門相似的氣候條件,宋志平來到廈門做起了果園,20多個品種的台灣水果成為了他果園里的主打產品,他甚至嘗試著以水果入菜,用兩岸食材碰撞出新的火花。
眼下的大宅,不僅是翔安區“五星級社區”,還是廈門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更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2020年,永靖第一批在地種植的火龍果迎來采摘期,大受好評,采摘價讓果農欣喜。這是翔安大宅農民提高收入後,進一步發揮技術專長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出的碩果。
此間機緣源於2019年6月。當時,共青團廈門市翔安區委組織該區青企協、各鎮街青年創業促進會等骨干青年社會組織會長、青年代表組成察團赴永靖交流。在考察完三塬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後,翔安區新店青年創業促進會會長陳錦芳認為,這里日光溫室大棚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如果能把火龍果引進來,將豐富永靖農產品結構,帶動當地居民增收。
隨後,在團區委的大力推動下,2019年7月,陳錦芳帶著1000株火龍果苗來到永靖,無償贈送三塬現代農業園區試種,同時將台灣先進的火龍果培育技術一並傳授。
在永靖,日光溫室大棚可控制溫度適合火龍果的生長。在這之前,當地種植的草莓、小番茄只能在冬天收獲,而火龍果掛果期可以持續7個月,而且15天一掛果,3至5年內進入盛果期,一棵火龍果樹可以掛果20年,種得好就是“搖錢樹”。
當然,克服的困難也不少。當地冬天零下十幾攝氏度,最怕霜凍,大棚里要及時保溫,夏天中午高溫又飚到40℃,蓋大棚就像是蒸桑拿,“尋找最適宜的溫度”是廈門翔安幫扶的重點。
由廈門翔安定點幫扶的永靖火龍果園種植面積為2畝,在成功試種後,後續將在永靖縣大面積推廣,相關滴灌、噴灌配套已在協調中,相關技術指導工作也將進一步施展。
立足於推動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試點區建設,近年來翔安團區委舉辦的培育翔台青年系列活動,包括對曾鈞毅在內的眾多在廈台灣青年視野也越來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