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打造台灣人才“第一家園”:讓台籍教師“來得了、留得下”
2021-10-14 11:18:28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10月14日電 題:福州打造台灣人才“第一家園”:讓台籍教師“來得了、留得下”
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眼下正忙著做課題調研,針對台灣人才團隊參與福州鄉村振興的案例進行實地探訪,希望歸納出有推廣價值的模式,並找出短板、尋求解決方式。
來自台灣的馬彥彬2017年受邀來陽光學院任教,他說,關於台籍教師同等待遇的落實,這幾年來方方面面提升很快,“這是能實在看得到的”。今年,他的《促進台灣人才參與兩岸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以台灣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為例》課題被列為福州市重點調研課題。
“除了在醫療、購物、交通等方面越來越便利,台灣人才申請到的科研課題也越來越多。”馬彥彬說,“科研課題是學術人才成長的動力,過去由於台灣人才教育背景差距、不熟悉申報流程等因素帶來的一些阻礙,現在也在逐漸消弭。”
目前,逾230名台灣教師在福州地區各高校任職。其中市屬高校聘任了107名台灣教師,主要集中在閩江學院、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陽光學院,涉及創新創業教育、人工智能、現代管理、交通運輸、電機工程等多個專業,為數字福州、海上福州和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培養所需人才。
福州市近年來以推動同等待遇為契機,積極打造一個台灣人才登陸的“第一家園”,讓台籍老師更好地扎根福州,“來得了、留得下”。
一些台籍教師已成為所在高校院系的負責人,例如除了馬彥彬外,亦有林麗卿教授在陽光學院擔任學前教育學院院長,林霖教授在閩江學院擔任新華都商學院院長。
與此同時,為發揮台籍教師智庫作用,福州市台港澳辦已委托三位台籍教師撰寫涉台調研課題。閩江學院台籍教師夏青雲完成了《新形勢下深化榕台人才交流合作的對策研究》調研課題,王念祖完成了《落實台胞在榕同等待遇的對策研究——以台灣居民居住證為例》調研課題。
2014年被引進到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王量弘,在工作之余喜愛旅行。使用台灣居民居住證購買動車票、“刷證進站”,登記入住酒店……台灣居民居住證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多,讓生活、旅行變得便利。
在福州,台胞亦可登錄不動產登記和交易網簽系統,辦理購房登記;登陸福州交警APP辦理相關業務;登記進入福建省博物院、福州市圖書館等。
“住房、職稱、五險一金、子女就學等同等待遇的落實,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大陸產學研合作的濃厚氛圍,也給了我更廣闊的舞台。”王量弘說道。眼下,他正率領福州大學與福建省立醫院聯合成立的研究團隊,自主研發個性化遠程心電監護垂直解決方案。
同等待遇不斷落實,使得台灣教師對工作前景的可預期性也在提升。記者了解到,陽光學院在《人事聘用合同書》中明確寫明為台籍教師辦理專項醫療保險和人身意外保險,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已為入編台籍教師繳納五險一金。
福州市屬高校對台籍教師除了年薪外均還提供不同的補貼和獎勵金。如,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針對台籍教師有高層次人才引進費,用於其購房時一次性支付以及每年福州至台灣往返探親兩次路費補貼;外語外貿學院台籍教師有租房補貼、三餐補貼、每學期福州至台灣往返雙程機票費用以及科研獎勵金等。
福州市建立起台灣人才專家庫,累計聘任270位台灣人才,其中包括153位高校台籍教師。福州市台港澳辦會同住建、民政、農業等部門為台籍教師牽線搭橋,承接福州市美麗鄉村、社區營造項目,參與鄉村振興。
福州市台港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高校落實落細台胞同等待遇,為台籍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平台與生活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與教學團隊,不斷優化集聚台灣優秀教師扎根福州。(記者 閆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