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四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泉州舉行
2021-12-24 10:57:30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促進兩岸文化、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12月20日至23日,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與福建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九州出版社、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與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四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泉州舉行。開幕式由福建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張文彪研究員主持,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小新研究員、九州出版社副總編張萬興、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孫文科出席並致開幕詞。
福建社會科學院劉小新副院長在致辭中介紹了福建社會科學院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發揮地域優勢的前提下,於對台研究與交流,以及新型智庫建設工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是福建社會科學院重要的對台交流與合作平台。從2018年至今,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已經連續舉辦4屆,在海峽兩岸出版界和文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多次被列入國台辦對台交流重點項目。論壇的舉辦為兩岸出版界學者提供了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成為兩岸同胞增進了解、暢敘友誼的重要橋梁。在新形勢新背景下,兩岸出版論壇應該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深耕細作,把現有的交流平台進一步建設好、整合好、發展好,打造精品、突出特色,應該大力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為兩岸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九州出版社副總編張萬興在致辭中介紹九州文化傳播中心作為國務院台辦直屬事業單位,是開展海峽兩岸出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機構。九州文化傳播中心願意繼續本著“增進兩岸出版界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出版業共同發展”的精神,與兩岸出版界同仁努力開創兩岸出版界交流合作新局面。時代進步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同樣為兩岸出版交流合作與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和廣闊的產業平台。海峽兩岸出版界應攜手努力提升中華文化競爭力,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斗。
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孫文科在致辭中說介紹中國編輯學會一直與台灣出版界保持密切聯系和交流。這些合作和交流活動,對於探索海峽兩岸出版融合發展新路徑,促進兩岸文化經濟融合發展新方略,推動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領域的新發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信息資源和智力支撐。近年來,中國編輯學會主動服務會員和行業取得的成果,為兩岸出版界同仁開展交流豐富了內容和形式,中國編輯學會要承擔偉大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繼續為兩岸出版界廣泛深入交流開辟渠道、提供內容、豐富形式,繼續創造兩岸出版融合發展共同促進的交流平台。今後希望用更多精品力作、更多的智庫成果、更多的合作機會,引領兩岸出版界團進奮進新風尚。
本次論壇旨在為兩岸融合發展積極做出進一步的探索,促進兩岸文化、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壇的主議題是“十四五”時期兩岸出版合作與兩岸文化融合的機遇與發展,下設八個分議題。其中,兩岸人文智庫對話為本次論壇新增設議題,目的在於發揮出版界人文學者集聚的作用,促進人文學者與出版業的對話,促進兩岸人文智庫的交流與對話,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下增進兩岸知識界的文化共識。兩岸出版界應進一步深耕細作,把現有的交流平台進一步建設好、整合好、發展好,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在交流內容上應該大力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共同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和傳播,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為兩岸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論壇主旨發言與自由發言分別由福建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張文彪研究員、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副社長葛艷聰、北京日報出版社副社長宛振文主持,與會代表圍繞兩岸出版交流的經驗與趨勢、兩岸出版業的創新與堅守、兩岸出版合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出版業數字化轉型與升級、疫情後兩岸出版合作的挑戰與機遇、兩岸出版界在中華文化“走出去”中的責任與擔當、兩岸出版交流對人文智庫建設的作用和意義、兩岸人文智庫的對話與合作等主題展開了深入討論。閉幕式上,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毅霖作論壇總結發言。
王毅霖副研究員在總結發言中說到兩岸文化一脈相承,出版行業的合作與交流同樣是源遠流長。宋代開始,隨著大量閩籍學者的涌現,特別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閩學的崛起,帶動了福建刻書產業的發展,並使福建逐漸成為文獻典籍出版的重要地區。今天,在兩岸文化融合視野下,對兩岸出版行業所共同面臨著時代轉折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合作與交流新思路的再探討、對兩岸歷史文化內涵的再體認、對兩岸傳統文化當代轉化的再思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都是兩岸人民對傳統文化和時代特質,該有的態度和回應。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為兩岸的文化發展、兩岸的文化融合作更多的服務與更大的助力工作。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