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子閩都研學行:煙台山邂逅油紙傘
2022-07-04 16:30:57來源:中國新聞網
7月3日,2022年兩岸青年中華文化(閩都文化)研學體驗營探訪煙台山,學做油紙傘。 張斌 攝
從福建省福州市煙台山的梅塢拾級而上,過了石厝教堂,樂群路上一間帶院落的古厝,就是見證福州百年開放的“活化石”——盛興洋衣行。
如今,盛興洋衣行入駐了一家深耕福州地域文化的文化機構“漢服天下”。在此間品茉莉花茶,手作油紙傘,成為暢游煙台山的必行雅事。
7月4日,2022年兩岸青年中華文化(閩都文化)研學體驗營在福州閉營。回顧四天的研學體驗之旅,不少營員把“雨中煙台山”列為最難忘行程。
台灣學生手繪傘面。 張斌 攝
盛興洋衣行里,福州油紙傘技藝傳承人嚴磊傳藝的同時,細陳古厝故事。1921年,福州名裁縫陳增鈞創辦盛興洋衣行,主顧多是當年煙台山上領事館的洋人,而人稱“洋衣五”,是福州第一位能說英語的裁縫,也是徒弟遍及海峽兩岸的一代西裝大王。
如今,古厝按百年舊貌修復,不少女學員換上漢服,於此有模有樣地執筆作畫,很有“穿越古今”之感。
台灣學生葉子芃作品。 林春茵 攝
也因煙台山的這段百年伏筆,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台灣學生葉子芃的畫筆下,油紙傘暈染了一層又一層藍黛,厚重的是層巒疊嶂,氤氳的是流嵐薄霧。在傘面的留白處,她寫了“山河故人”四個字。
葉子芃來自台灣嘉義,父母在廣東中山開設服裝面料廠。她打算不接父業,而是到福建廈門的台灣青年創業基地開設個人設計工作室。
“大陸對台灣青年創業給予房租減免、提供創業資金、用工優惠等各種扶持,正是追夢的好時機。”葉子芃說,此前她設計泉州在地文化元素的紙貼,已得到市場歡迎,讓她很有信心。
此行中,閩江、煙台山的老洋房、坊巷的粉牆烏瓦,“都裝到心里”,葉子芃笑說,尤其關注福州用文創活化古厝的經驗,為未來設計創作“取經”。
油紙傘讓人感懷雨巷里丁香一般的姑娘。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學學生伍彬燕最難忘的,是“和台灣營員一起躲雨”。“台灣同學又溫柔又有力量,他們很率直地表達立場,卻從不叫人難堪。”
女生們穿上漢服和作品合影。張斌 攝
19歲的華僑大學台灣學生粘瑞敏也告訴記者,此行中他最喜歡“煙台山邂逅油紙傘”,“能夠和好朋友們一起,安安靜靜地做一件事情。”
華僑大學台灣學生陳威霖用營員提供的素材,拍了一則受歡迎的VLOG(短視頻)。閩劇經典人物、“東方葛朗台”貽順叔手拿算盤和油紙傘的造型,給了他很多靈感。
有“萬國領事館”之稱的煙台山,去年啟動申報世界遺產。此次,盛行洋衣行在修復後迎來首個兩岸青年研學營。漢服天下負責人鄭煒期許,“借助他們的開放思維和傳播力量,活化煙台山”。
(記者 林春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