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海青故事

樂當媽祖文化“擺渡人”——台胞林孟蓉的福建故事

2022-08-19 17:00:53來源:福建日報

樂當媽祖文化“擺渡人”——台胞林孟蓉的福建故事

  林孟蓉在辦公室研究課題。

  “正月鼓仔燈,二月落花生,三月蔭豆芽,四月賣麻茶,五月來縛粽……”這個暑假,林孟蓉沒有回台灣,而是一心撲在課題上。對“福”文化和兩岸民俗感興趣的她,在莆田一直忙著走村入廟,搜集和記錄閩台歲時節日風俗,每每尋訪到有趣的諺語或歲時歌,便記入采風本留著以後教學研究用。

  “為媽祖立言”

  “我來莆田的最初想法,就是做媽祖文化研究。”來自台灣台北的林孟蓉2018年來閩執教,入職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

  “我和媽祖的緣分很神奇。”2008年,林孟蓉得知台灣苗栗要辦白沙屯媽祖繞境進香活動,便決心好好體驗一下台灣“三月‘瘋’媽祖”民俗。林孟蓉跟著媽祖鸞轎一路走到了北港朝天宮,兩天一夜的朝聖之旅,給她帶來很大觸動,“我成了媽祖義工,從此與媽祖結下不解之緣”。

  十年之後,“媽祖緣”再次將她和“媽祖故鄉”緊緊相連。“沒想到十年後會來莆田,我很感恩。”2018年,福建出台“66條惠及台胞措施”,向台灣教師發出“招賢令”。不久,林孟蓉向莆田學院遞交了簡歷,後者很快同意聘用。

  “湄洲媽祖祖廟是台灣萬千信眾心中的聖地,媽祖文化又是連接兩岸同胞的重要紐帶。”入職後的她,一直忙於媽祖文化研究,經常往湄洲島跑,或參加海峽論壇活動,或參與媽祖海祭大典,抑或帶學生調研。

  “媽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發誓要為媽祖立言,只要有一點力氣,我都會去寫。”在林孟蓉看來,媽祖一生立功、立德,唯一的遺憾是沒有留下著作,她要做的就是把以“立德、行善、大愛”為精神內涵的媽祖文化傳播出去,帶動兩岸更多年輕人去傳承。

  “從一張白紙到彩虹”

  2019年,林孟蓉的課題《“一帶一路”視野下台灣地區媽祖文化與海上經貿關系研究》成功申請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陸很重視台灣老師的科研工作,福建優惠政策里也有多條與此相關,像媽祖文化、民俗信仰、民族歷史等領域的研究,都鼓勵我們積極申報課題。”

  在台灣,媽祖信眾超1600萬人,超過台灣人口的2/3。“媽祖信俗文化播衍路徑顯示,兩岸同根同源,都是一家人。”林孟蓉一有時間就回寶島做田野調查,研究媽祖信俗傳台過程及傳播路徑,“每天至少考察一間宮廟,跟村民做訪談,了解媽祖信俗在台灣社會文化變遷中的影響力”。

  隨著走訪的深入,林孟蓉“打卡”的台灣宮廟已有數百間,從台灣北海岸到中南部,素材本越來越厚,她也愈發感知“兩岸文化的同一性特征”。

  苗栗慈裕宮是台灣年代久遠的媽祖廟之一。林孟蓉走訪時發現“台灣早期經濟發展與媽祖信俗關系密切,而且媽祖廟是區域經濟的商貿中心”。原來早期閩台對渡十分熱絡,以媽祖廟為中心,台灣不少地區逐漸興起了碼頭、集市和義渡。“媽祖文化在兩岸商貿往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看,媽祖文化正是兩岸同根同源的體現。”

  “福”文化,也是林孟蓉關注的課題。“我阿公叫林福壽,叔公叫林福泉,他們祖籍福建泉州,所以用‘福’‘泉’二字代表著不忘本。做‘福’文化研究時,我常常會想起阿公和叔公。”

  在閩台兩地,有許多的節慶與習俗蘊藏著豐富的“福”文化,林孟蓉正打算撰寫一部著作。“這是飯春花、摸春牛、蘿卜糕……”林孟蓉向記者展示她拍攝的上萬張記錄閩台年俗的照片,“閩南語中‘春’就是‘有余’,年年有余是一種祈福。在飯上插一對春花,寓意好事成雙,也是一種‘福’文化。”

  “‘福’文化在兩岸媽祖信俗中也隨處可見。”林孟蓉說,莆田媽祖宮廟里,“福食”是提供給信眾“吃平安”的面線或粥,“面線”有長壽、福氣綿綿的寓意,在台灣民間習俗里也象征消除厄運;台灣民眾在農歷初一、十五會帶上“福圓”到廟里拜媽祖,“福圓”即桂圓,象征祈福。

  來福建近四年時間,林孟蓉學術上成績斐然,她的內心豐盈且知足。“我來的時候是一張白紙,現在開始有彩虹出現了!”

  “方寸之間有大千”

  除了做研究,林孟蓉平時也給學生上課,主要是三創課程和媽祖文化課。

  莆田學院有個“媽祖班”,主要培養應用型媽祖文化傳播人才。林孟蓉的教學方式不拘一格,受到學生好評。“我會帶著學生走村串巷,探訪媽祖宮廟、文創企業,實地考察民風民俗,向同學們傳遞媽祖文化的內涵,幫大家學會媽祖活動策劃、產業管理等方面技能。”

  教學相長的背後,是對腳下土地深沉的愛。“除了沒學會莆田話,生活上都很習慣,我也愛吃鹵面和炒米粉。”莆台相似的氣候、飲食、習俗,讓林孟蓉不知不覺愛上了這座城市,也見證了它的發展變化。

  “以校為家,吃在食堂,上下班有校車,挺幸福的。”平日里,林孟蓉住在學校分配的公寓里,生活簡單而朴素,使她可以騰出更多時間精力專注在熱愛的研究上。“住所不用多大,我相信方寸之間有大千,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對林孟蓉而言,心無旁騖做研究,樂當兩岸文化“擺渡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記者 劉深魁 實習生 宋瑋鴻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