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業專家徐進發:紮根成都培養鄉建人才
2022-08-29 16:39:58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近日,在位於成都新津的天府農業博覽園,臺灣農業專家徐進發正在給當地農業經營者作培訓。
今年59歲的徐進發,上世紀80年代曾在福建從事化妝品產業,後來因故回臺灣經商。1999年,臺灣發生“九二一”地震,徐進發參與災後重建工作,從此進入鄉村建設、社群營造領域,並創立臺灣中華農業創新學會。
隨著兩岸各領域交流的進一步熱絡,2015年,徐進發受邀來到成都新津,在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開始了與大陸的第二次“親密接觸”。
【同期】臺灣農業專家 徐進發
因為我長期在農村,在臺灣二三十年來都參與臺灣三農的一些相關工作的推動,具體在第一線上。所以來到這裡新津,我就感覺我們以往這個過程當中有一些失敗的經驗,可是我們累積的經驗我們知道怎麼做可以減少失敗。在這裡看到更多的機會,如何做會做得更好,所以就覺得我好像又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活力、新的領域。
【解說】正是瞄準鄉村發展機遇,徐進發決定紮根成都,擔任成都新津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產業導師、天府農業博覽園鄉村振興研究院特聘專家,將臺灣鄉村工作經驗分享給當地農人和企業,毫無保留地分享品種培育、產品銷售和深加工、場景營造等經驗,將事業的重點放在了本土鄉建人才的培養上。
【同期】臺灣農業專家 徐進發
其實鄉村振興大家知道它關鍵核心是要產業興旺,大家知道產業興旺才能創造共同富裕,你要做到其實關鍵是人,再好的環境,再好的土地資源,你沒有人去經營,效果都有限。先把人培訓起來,有了共同觀念,提升大家共同的技能,往共同的方向一起去合作,發揮團隊的效益,這樣子才能讓我們鄉村振興做得更快,做得更好。
【解說】與長期紮根大陸的其他臺胞不同,哪怕是疫情期間往返需隔離,徐進發也定期往返兩岸,試圖帶領更多臺灣農業專家來大陸,把握鄉村振興機遇。
【同期】臺灣農業專家 徐進發
我覺得兩邊的交流要同時掌握住脈動,臺灣也是在日新月異,所以我們可以把臺灣最新的(做法)同步化,反過頭來這邊一些好的經驗、好方法也可以引進到臺灣,我覺得這才是交流的一個真正的精神。
【解說】頻繁往返兩岸的徐進發,他的一言一行,也影響了女兒徐心伶。如今,女兒也在成都做起了農創產品的創新研發工作。
【同期】徐進發女兒 徐心伶
因為家裡面我跟爸爸一起在從事這份工作,然後互相有個照應。希望把這裡可以開發出更多的農創產品,那也更希望說把臺灣更多農業的新觀念可以帶過來這邊,然後在這裡更多地去開展(出)更多的火花。
【解說】去年,大陸出臺“農林22條措施”,給臺灣農業人士在大陸發展帶來了新的助力。徐進發坦言,在此背景下,自己更有信心去幫助大陸本土農業經營者。對於未來,他也有著明確規劃。
【同期】臺灣農業專家 徐進發
農村工作它是一個無邊大海,你一旦投入就沒有終點。今後我的打算是這樣,我本身我(會)持續再把一些好的觀念,好的方法、好的策略持續在這邊能夠落地。另外一個我女兒部分可能持續開展一些農創產品,要做一些從農產品變成農創、文創結合在一起,農創開發這樣子,到最後異曲同工,一起來做努力。
何美錕 四川成都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