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三屆海峽青年節

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首現國外團組

2015-06-11 16:28:29來源:福州晚報

  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首現國外團組

  主要由船政大臣沈葆楨、辛亥革命志士李榕藩後人組成

  孫中山和李榕藩(後排左四)等福州辛亥革命功臣合影(資料圖)。

  ■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福州晚報訊 美國、加拿大兩國對福州船政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一行9人,在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六世外孫女李理、李欣的帶領下,將參加明日開幕的第六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連辦六屆的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將首次出現來自國外的團組。

  有故事的人帶著一串故事來

  李理為姐姐,李欣為妹妹,姐妹倆祖籍福建省惠安縣,家族與福州聯絡甚密。姐妹倆的母親沈梅,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玄孫女、福州船政局局長陳兆鏘中將外孫女、曾任福州船政局制機主任的沈來秋博士的女兒。姐妹倆的祖父是辛亥革命志士李榕藩,1912年孫中山來榕,看望了包括李榕藩在內的福州辛亥革命功臣,並與大家合影。李榕藩又名李質文,曾參與營救廣州起義被捕的福州籍義士,併為辛亥革命時福州光復作出重要貢獻。當時,李榕藩的哥哥李啟藩是福建孤兒院(又稱詠美小學)的首任院長,李榕藩在校擔任體育老師,兄弟倆同為同盟會會員。李榕藩與橋南革命志士經常往來,密謀參與辛亥革命工作,成立了體育會,以此為名邀請倉山一些中學生和社會部分進步青年,每日在麥園頂寬敞場地(現麥頂小學內)進行操練,由李榕藩擔任教官。1911年9月李榕藩到上海學習製造炸彈技術,回到福州後,就在孤兒院院長樓地下室內秘密製造炸彈,一些孤兒院同學也參加製造。辛亥革命爆發時,由彭壽松先生帶領體育會全體會員組成敢死隊,攜帶在孤兒院製造的炸彈藏放空棺運進城內,于山戰鬥中這些炸彈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後迫使清軍投降。

 

  家族在抗戰中屢建功勳

  李理、李欣姐妹的家族,參加了1874年赴臺驅日之戰、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和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

  李榕藩辛亥革命成功遠赴美國留學,後在南京金陵大學執教。抗戰軍興,效力疆場,在昆明為中國空軍修機場,併為陳納德飛虎隊服務,曾為開闢著名的“駝峰航線”立過功。李榕藩夫人出生於福州著名海軍家族,抗日戰爭時期,她家兩代人在前線與日軍激戰。李家姐妹外公家族中的男兒參加江陰海戰、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炮臺戰和佈雷戰。

  為傳承民族正氣而來

  李欣是美國一位出色的醫生,長年生活在波士頓,丈夫是當地著名僑領,事業有成,頗具聲譽。李理則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姐妹倆在這之前曾專程回到祖籍地,參觀馬尾造船廠、船政文化博物館和位於煙臺山橋南公益社舊址的辛亥革命紀念館,看到了立於造船廠和船政博物館內的沈葆楨雕像,以及高掛於船政博物館和辛亥革命紀念館內的孫中山與祖父李榕藩的合影照片,在感受到家族榮光的同時,也從中更強烈感受到全力弘揚民族正氣,是使家族先輩受到今人推崇的重要原因。

  以研討“船政文化與弘揚民族正氣”為主題的第六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引起了李家姐妹的濃厚興趣,她們分別從美國、加拿大組織了一批人前來學習、研究船政文化。其中年齡最小的是李欣的女兒曹天天,是個初中生。

  李家姐妹帶著的這個由美國、加拿大人士組成的團組,除參加研討會外,還將參加公祭抗日將士和參觀、訪問先輩曾學習和工作過的船政學堂、船政衙門、馬尾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