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三屆海峽青年節

清華學子福州行 社會課堂別樣美

2015-08-13 11:22:54來源:福州日報

 0

  ■本版文字由記者張鐵國整理照片均由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福州支隊提供

  編者按

  近年來,福州市與清華大學等高校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開啟校地合作的新篇章。繼去年暑期“百名清華博士研究生來榕社會實踐”活動後,今年參加社會實踐的高校擴充套件到海峽兩岸知名高校,共有160名來自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來榕參加社會實踐和短期掛職活動。

  連日來,這批高精尖人才進企業、學校、鄉村、機關,在近百家企事業單位協助完成專案任務、解決技術難題,給福州市產業和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們還與廣大黨員幹部一道,防抗颱風“蘇迪羅”,與兩岸大學生共同聯歡……以下擷取清華大學部分學子在榕社會實踐的體會文章。文章中,既有對福州城市的整體感觀,也有對實踐生活的深切感悟,還有對福州各級各部門提供支援服務的感動感激。

  城市細節以人為本

  吳林峰,男,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生實習單位:閩江學院

  福州是非常宜居的城市,我可以用城市空氣質量全國第二的統計資料、“雙江穿城過、三山與市重”的地理知識來論證,但我更願意撇開數字與常識,用親身見聞來描述它是如何宜居。

  在傍晚時分閒逛時,常常見到一家老小江邊其樂融融,他們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笑與愁,然後在陣陣江風的吹拂中重整精神。在新華書店看書時,離打烊只有1個鐘頭的時候人們忽然多了起來,孩子們央求父母再買幾本故事書,從小就顯露出嗜書如命的性子。福州的綠化程度很高,即使是象徵工業化現代化的高架橋,也能穿裹爬牆虎和藻類交織而成的暖衣,垂下的藤蔓形成一道道綠色瀑布。

  讓我喜歡的還有分佈於街頭的自助圖書館:為了生活和理想匆匆奔波的人們在經過這些24小時閃耀智慧亮光的書之公寓時,也許只是不經意的一瞥,就結識了公寓中某位高貴博識的住客,從此開始相伴終生的友誼。同樣用心的設計還包括腳踏車自助租借服務、繁華路段每200米一個公交站……這座城市的許多細節,都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精神”“校訓”相得益彰

  王旭峰,男,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實習單位:福建億能達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這個暑假,我很榮幸能夠來到有福之州——福州,參加為期6周的“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社會實踐”。實踐期間有對福州自然景觀、風土人情的體驗——從初到福州時被這個城市的乾淨清新和綠化植被所震撼,到為三坊七巷等歷史名勝古蹟所折服;有對福州市領導細緻周到保障的切身體會——從剛來到福州市當地政府的熱心安排,到週末的集體參觀見學活動,深切感受到當地各級領導和單位對我們這次社會實踐的高度重視。

  在社會實踐期間,我看到了實踐單位所在福州軟體園的欣欣向榮、只爭朝夕的景象,看到了無數年輕人用智慧創造美好生活的景象,看到了福州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海西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中國東南沿海重要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門戶的嶄新姿態……這或許正是福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的寫照,而這種城市精神,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相得益彰,也正是這個城市,這個時代追夢、逐夢、築夢人的精神寫照!

  科研成果“頂天立地”

  張俊,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士生實習單位:福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一個半月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我體驗到了福州的風光旖旎、人文薈萃,更讓我收穫了豐富的實踐知識和同學友誼。

  首先,實踐讓我的科研得以“頂天立地”。在學校時,老師經常教導我,做科研一定要“頂天立地”,“頂天”是指科研要在基礎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夯實理論基礎;“立地”則是指科研要接地氣,科研成果應能應用於生產生活,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在學校,我從事理論方面的研究較多,而用科研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則很少。這次實踐活動儘管只有一個半月,但是我第一次將我的科研方法、科研成果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終於讓我的科研得以“頂天立地”。

  在實踐期間,我們透過福州市人社局組織的福清、平潭、海峽奧體中心、三坊七巷參觀活動以及海峽青年節活動,又結識了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以及臺灣的研究生同學。尤其是與臺灣同學的溝通交流,增進了兩岸青年的交流互動、相互瞭解,讓兩岸青年在實踐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城市規劃我來助力

  李彤玥,女,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生實習單位: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這次實習,我參與了《福州新區總體規劃》基礎資料彙編及《福州新區2049:總體發展概念規劃》的方案徵集、現場調研等工作。作為一名城市研究和未來規劃行業的從業者,能參與到福州新區的戰略以及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中,我感到十分榮幸。

  隨著國務院對《福州市總體規劃》的批覆,福州新區成為福州市拓展城市發展框架、對接平潭、面向臺灣、輻射內陸的沿海新增長區域。在實習的6周時間內,我在提升專業技能、認知規劃實踐工作內容、瞭解行業規範、適應規劃工作開展環境等方面都獲益匪淺。

  同時,作為古城,福州獨特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及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顯得魅力非凡。懷著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我感受著這座城市崢嶸歲月中那些我們熟悉而鮮活的人與事留下的印記,也感動於經過千年積澱與城市物質空間水乳交融的極富生命力的市民文化。

  “國企責任”感同身受

  王詩揚,女,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實習單位:福州市國有資產投資發展集團

  在福州6周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珍貴,機會難得,不僅開闊了眼界,體驗到了閩都文化和福州富有魅力的風土人情,更在具體工作中接觸到課堂書本上學不到的活生生的社會。

  我的實踐單位福州市國投集團組建於2013年5月,是市委市政府為了實現市屬國有企業佈局調整與最佳化重組,在4家優秀大型國有企業基礎上組建而來。國投集團在業務領域上主推民生服務專案。作為國有企業,既要遵守市場的邏輯競爭發展,又不能單純以盈利最大化為目標。以水務為例,自來水供應屬於典型的集中壟斷型產業,若以純粹的市場邏輯執行,自來水公司透過提高水價獲取利潤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是福州市委市政府出於民生的考慮,長期透過其他財政盈餘補貼水價,使福州老百姓得以長年使用優質、平價的自來水服務。

  在國投集團的工作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國有企業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在市場中貫徹黨和國家的治理方針,從而明白所謂“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服務家鄉學子責任

  邱德宇,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實習單位:福州市委講師團

  “榕城朝雨散纖塵,西子煙波消暖風。酣醒方知無故夢,半念青鳥半浮生。”這是我1個月前回到福州第一天寫下的《榕城新曲》詩句。今年暑期,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福州,來到福州市委講師團參加社會實踐,我感到很榮幸。

  實踐期間,福州方面的精心安排,講師團領導與同事的悉心照顧,令我倍感溫馨。應該說,這次實踐,我是帶著雙重身份和雙重使命來的:一方面,作為清華學子,透過實踐,走出校園,瞭解社會,進而融入社會,服務社會,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另一方面,恰巧我也是福州人,透過調研,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家鄉的輝煌過去、嶄新風貌與光明未來,我感到很欣喜。總之,無論社會進步,還是家鄉發展,都需要我們青年學子去添磚加瓦,去奉獻我們的綿薄之力。福州美景無處不在

  文橋,男,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實習單位: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就像隨風飄零的落葉,必然尋覓一個歸根的地方;就像春風吹起的落花,必然飄落到一汪流水;就像是命中註定和你的緣分,我輕輕地來到了福州。在這生命中特殊而美好的一段時光,你就像一個在岸邊玩耍的小女孩,在我心中划起一道水痕,留給我一份顫動的回憶。

  湛藍的天空下面,是蜿蜒曲折的閩江;鬱鬱蔥蔥的旗山腳下,是錯落有致的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初到這個群山環抱的校園,感受到的是校園的景色之美好。恰逢校園裡百棵百年荔枝樹的果實成熟,又感受到福州荔枝味道之鮮美。

  於兵,女,清華大學水利系博士生。在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實習中,培養了我對待工作的責任心與耐心,也揭露了自己在所學專業上存在的一些漏洞與不紮實,並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呂喆朋,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在福州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實習期間,我有幸參與到對城投集團下屬公司可行的電商模式的調研中。福州人的熱情、誠懇和勤勞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垂巖,男,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生。在福州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的實習中,我對水產品藥殘檢測技術和目前市場現狀有了基本的認識,充分體會到政府對於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

  徐小蓉,女,清華大學水利系博士生。在福州建工(集團)總公司的實習十分充實,為我們提前進入社會“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搭建了廣闊平臺。

  盧厚地,男,清華大學核能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在福州市投資促進局實習的6周裡,我既看到了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也體會到了一些企業經營中的困難和產業轉型之痛,瞭解到了比書本、新聞報道更生動真實的社會。

  張天慈,女,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博士生。在福州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的實踐,開闊了視野,也讓我們清晰了自己的人生規劃。

  崔雲芃,男,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生。在福建海西新藥創制有限公司這個家庭中,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實幹型單位是如何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創造自己價值的。

  李鵬飛,男,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博士生。從到福州交通訊息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實習的第一天起,公司就讓我感受到了滿滿的“激情”與“活力”。

  馬康,男,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生。感謝這次實習讓我選擇了福耀集團,收穫了滿滿的感動,見到了一份久違的質樸與真誠。

  程錦堃,女,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生。福州人的熱情讓我消除了不適應,中海創集團秉持的“敢想、敢做、敢於創新”理念,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聶明明,男,清華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博士生。在福建鴻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實習忙碌而充實,但確實學習了不少新知識,鍛鍊了能力。

  師帥,男,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生。這次實習讓我感受到了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和對人才的重視。

  曲新鶴,女,清華大學核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生。在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愉快而有成就感地工作著,感受了這裡的僑鄉文化和美食。

  齊婷,女,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生。福州市瑞芯微電子公司的同事們都很友善,除了從他們身上學到專業知識外,還感染了踏實奮進的工作態度。

  邵艾然,男,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博士生。在網龍網路公司,同事們對程式程式碼的深入理解和對工作的務實精神令我佩服。

  肖正航,男,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博士生。工作上,福建新大陸環保公司領導給予悉心指導;生活上,市人社局給予非常周到的照顧,免去後顧之憂。

  張尚煜,男,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生。在福建乾達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實習,親身體驗了社會最真實的一些形態,提升了自身能力。

  劉長鵬,男,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士生。福建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能把握國內國際市場方向,敢於創新探索,這對我以後的博士課題研究有很大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