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藝術設計作品巡展16日開幕
2018-04-17 10:24:29來源:東南網
“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藝術設計作品巡展”在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開展。
東南網4月16日訊(本網記者 鄭思楠)今日,由福建博物院和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合作舉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藝術設計作品巡展”在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開展。
兩岸高校文創作品在榕城“百花爭艷”
漳州窯五彩花卉紋軍持打火機、雙角神獸俑耳機、宋建陽窯黑釉醬斑碗陽傘、青銅鐃相機包等等作品以館藏文物為原型,融合現代流行理念,反映了中華文化、特別是福建地區的文化特色,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展。
據悉,本次巡展主要展出了福建博物院舉辦的“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大賽”的參賽作品,匯集了來自福建師范大學、福建江夏學院、台灣實踐大學、台灣藝術大學等10多所高校60多件大學生的優秀文創作品,將兩岸大學生文創作品中最有創意、最具特色的部分展示出來,共分 “繽紛童趣”、“藝匠潮流”、“多彩生活”三個部分,展期一個月。
下午,同期還召開“最具市場潛力文創獎”評審會,福建日報集團東南網產業拓展部(文創中心)主任吳頌潔、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副會長管寧等專家評選出12件“最具市場潛力文創作品”。
福建日報集團東南網產業拓展部(文創中心)主任吳頌潔告訴記者,她認為的“最具市場潛力文創作品”是能夠激活潛在客戶購買欲的產品。文創產品根在文化,難在創新,貴在跨界。本次大賽的作品,大多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藝術相互浸潤,兼具個性化,藝術性和時尚感,有較高的市場開發價值。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副會長管寧表示,在評審作品過程中最看重作品的是文物內在元素精神的提煉、創造性轉換、市場運用三個特質。
他表示,今天的作品中,有的作品美感和實用性兼具,但是缺乏了創造性,設計過於簡單。他說:“好的作品應該是有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對現代設計的深刻把握。”
本次巡展主要展出了福建博物院舉辦的“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大賽”的參賽作品。
搭建閩台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平台
“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藝術設計作品巡展”,是我省文博界首次獲得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項目,初步計劃在五所高校進行巡回展示,本次巡展共分五站,福建師范大學為此次展覽首站,第二站為石河子大學(2018年5月);第三站為寧夏師范大學(2018年9月);第四站為浙江師范大學(2018年10月);第五站為:首都師范大學(2019年9月)。為配合展覽,首站福建師范大學還邀請了知名學者開辦“文創藝術設計”系列講座。
參展作品。
到目前為止,福建博物院已經成功的舉辦了兩屆大學生博物館文創藝術設計大賽,參賽院校超過20個,共收到參賽作品500件,其中不少的創意已經轉化為產品,大賽中的許多文創產品也在各類活動中頻頻獲獎。
福建博物院文創中心主任黃曉曦表示,本次展覽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吸引文創設計人才,增進海峽兩岸大學生的友誼,促進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發展。
她告訴記者,“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大賽”反映了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緊密聯系,弘揚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展示了海峽兩岸大學生的風采,也為閩台兩地的設計人才提供互相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增進海峽兩岸文博機構、高校間在文創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實現優秀創意產品的市場價值,進而促成博物館文創設計領域新人新作的落地生產,為兩岸之間相互了解提供了嶄新的舞台,為文創藝術的提升,為文創人才的培育和文創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活力,也為福建文創產品的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