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八屆海峽青年節

更新的形式 更廣的視野 更深的情誼——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15日舉辦

2020-08-16 14:52:36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蔣雅琛 林瑞琪 葉欣童

更新的形式 更廣的視野 更深的情誼——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15日舉辦

  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開幕。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林瑞琪 葉欣童/文 葉義斌/攝

  “雲”聚榕城,手足情深。15日,兩岸青年以“雲”為媒,歡聚閩江之畔,相約有福之州,參與第八屆海峽青年節重要活動之一——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

  本屆峰會以“幸福·家園·夢想”為主題,與往年不同,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在活動層次、水准和范圍上均有突破。除了在福州設置主會場外,峰會還在北京、武漢、台北、平潭、昆山等地增設分會場,覆蓋范圍更廣,傳播影響力更大。在連線中,兩岸青年以一起來戰“疫”、逆行的“擺渡人”、“當打之年”三大篇章為脈絡,分享故事,交流感悟,引發共鳴。

  第一篇章:一起來戰“疫”——聽台青講述戰“疫”故事

更新的形式 更廣的視野 更深的情誼——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15日舉辦

  台青講述戰“疫”故事。

  “溫暖的手將你擁在懷里,不讓你再受傷……”台青宋彤現場演繹抗疫歌曲《陪你到天晴》,動人的歌聲拉開了峰會第一篇章的序幕。多位台灣青年在大陸戰“疫”的故事穿插其中,聲情並茂,現場觀眾無不動容。

  “在疫情發生期間,我處於風暴中心的武漢,但我不害怕,因為我並不孤單。”疫情發生時,台青薛穎穜正在籌備拍攝一部關於愛的電影,他說在武漢度過的每一天、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讓他對“愛”這個字有了更深的體會與了解。

  作為台青代表,廈門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房主任黃馨瑩也分享了她的抗疫故事。24小時值守,她與同事認真排查發熱個案,最長的時候兩天兩夜沒有睡覺。“作為一名醫師,只有站在一線才無愧於這一身白衣。”

  醫護人員的默默堅守和辛苦付出打動了在榕台青郭屹凡。“醫護人員的大愛感染了我,而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作為“拎咖啡”創始人,他在疫情期間與員工一起向醫護人員送上免費咖啡。 “坦白說,當時也會害怕,但是當我收到醫護人員發給我的鼓勵短信:‘大家一起加油,病魔會退散,福州會更好!’,我覺得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同樣駐扎在一線的還有在京台青陳文成。今年,他第一次沒有回台灣老家過年,主動報名成為社區防疫志願者。“登記出入人員、測體溫……從2月至今,我們體會過北京最冷的夜,也收獲了鄰居們最暖的笑!”

  “黑暗終究會過去,病痛終究會治愈……”聽完台青的戰“疫”故事,在粵台青、“爆青筋”樂隊的主唱,劉雅菁緩緩走上舞台,演唱抗疫歌曲《熙日》,用歌聲唱出了兩岸人民美好的期待。

更新的形式 更廣的視野 更深的情誼——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15日舉辦

  台下觀眾認真傾聽。

  第二篇章:逆行的“擺渡人”——跟著台青領略前沿行業

  借力文創,讓傳統文化“潮”起來;開發節能以及本土化制作裝備及改造,填補國內技術空白……這些年,不少跨越海峽登“陸”的台青在前沿行業嶄露頭角,闖出天地。

  15日,在上海、北京、福州等多地打拼的台青就通過Vlog或現場分享的方式帶觀眾深入故宮、阿里巴巴、直播女王薇婭工作室等地,探索大陸經濟文化發展為台灣青年創造的廣闊發展空間。

  楊品驊:無情懷 不新生

更新的形式 更廣的視野 更深的情誼——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15日舉辦

  台青楊品驊(中)分享創業故事。

  “北漂”13年,台青楊品驊把北京當成了第二個家。在那里,他是歌手、餐廳老板、策展人,也是一名文創從業者。“來到北京,我找到了屬於我的‘文化拼圖’,找到了一份歸屬感。”

  到北京前,楊品驊一直在書籍典故里尋找古老的記憶。來京後,他游覽了長城、圓明園,幾乎走遍了北京所有的文化傳承之地,“第一次參觀帶給我的震撼讓我至今難忘。”

  參與此次峰會前,楊品驊在北京還有了一次特殊的追尋——對話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這讓他在推動傳統文化綻放新意的路上找到了新方向。

  在交談中,楊品驊看到了故宮文創在打造過程中,深入挖掘文化資源、結合日常生活、注重品質等特質,單霽翔所說的“關於新與舊的融合才能共同創造永恆”給了他很大啟發。

  “故宮已經600多歲了,但在這些文創產品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和時尚潮流的元素結合得非常好。”楊品驊說,希望通過挖掘傳統文化在現代的“潮玩法”,進一步傳承和傳播傳統文化,並帶領更多兩岸青年共同品味中國文化。

  許朝欽:福州,我的夢想在這里發芽

更新的形式 更廣的視野 更深的情誼——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15日舉辦

  台青許朝欽(中)分享創業故事。

  近年來,福州高新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台青的創業領域從小投資的餐飲、文創行業慢慢轉向高新技術領域。與之相應的,政府出台的扶持舉措也在不斷升級。這種轉變讓許多台青感受到:政府越來越知道他們需要什麼。

  將福州作為創業起點的台青許朝欽對此深有感觸。2010年,看到大陸更廣闊的市場和機遇,許朝欽來到大陸尋求發展機會。“大陸城市變化非常大,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半導體產業發展迅猛,規模已經到了世界第一的領先地位。”

  登陸的10年里,許朝欽輾轉多個城市就業,並逐漸萌生創業的念頭,最終選擇把福州作為打拼的新起點。

  “福州的生活、文化和台灣更相近,在這里能感受到一種故鄉的親切。”不僅如此,在他看來,福州給創業青年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一系列人才補貼、人才住房,以及落地扶持舉措讓他和他的創業伙伴都覺得,在福州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福州的辦事效率。”許朝欽說,在福州處處都能看到“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口號。日前,辦理營業執照時,隔天就拿到新執照的體驗讓他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體會。

  許朝欽表示,他將以福州為根據地,做好國內科技產業技術配套,填補半導體和面板行業空白。

  邱慶齡:新業態 新機遇

  “大家好我是主播薇婭”“大家好我是直播助理阿樂”……15日的峰會上,海青節的老朋友——上海台青邱慶齡今年通過一則Vlog攜手直播女王薇婭在“雲上”做客本屆海青節。

  視頻中,邱慶齡參觀了薇婭的直播間,緊湊的選品以及充分的直播准備讓他驚訝。“在台灣很少看到專業化程度這麼高的直播帶貨。”他還參觀了薇婭直播的商品供應鏈基地,商品品類的豐富程度讓他感到像在逛超市。令他驚喜的是,當中不乏鳳梨酥、張君雅小妹妹等台灣特色商品。

  在與邱慶齡的交流中,薇婭表示,台灣做帶貨直播是有優勢的。“可以通過這一渠道讓更多大陸青年了解對岸青年的喜好,了解穿衣、吃飯等的日常習慣。”她表示,也希望通過這樣的聯動方式推動兩岸間商品的流通,讓兩岸的消費者都能有更豐富的選擇。

  第三篇章:“當打之年”——論兩岸青年如何攜手創未來

更新的形式 更廣的視野 更深的情誼——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15日舉辦

  兩岸嘉賓連線探討。

  峰會現場,不僅涌動著濃濃的溫情,充斥著前沿的科技,還上演著思想的交鋒。

  進入峰會的第三篇章,王文、金燦榮、王曉笛三位大陸學者與來自台灣的“漢唐”組合侯漢廷、唐湘龍雲端連線,圍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在何處?”“時代巨變中,兩岸青年的‘惑’與‘思’”“兩岸青年的時代機遇與責任擔當”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疫情陰影籠罩之下,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但兩岸學者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都顯得信心滿滿。台灣知名時政評論員侯漢廷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最大的中產階級規模,並且還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供應鏈體系已經完全嵌入世界,是完全不可取代。“基本盤不變,優勢是持續擴張的,前景會越來越好。”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王曉笛也持相同看法。“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息息相關,當前的局勢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危中有機’,我認為數字經濟是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尤其是現在我們看到中國的5G技術領先世界,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我非常有信心。”

  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岸青年如何自處?台灣資深媒體人唐湘龍表示,通過本屆峰會,他看到了許多台灣青年在大陸闖出了天地,發光發熱。“這是我一直非常想要看到的,在大陸發展的台灣年輕人充滿自信,充滿熱情,希望兩岸的青年人都要樹立‘大國民’的格局,共同撐起下一個中國的世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絲路學院副院長王文表示,隨著時代的演變、技術的更新,物理空間發生巨大的變化,青年人的視野在一步步地拓展。“現代年輕人的機遇就在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上,對於兩岸青年來說,還有站在兩岸的融合中,機會是非常多的,希望他們能做好每一天,相信時代的聚光燈遲早有一天會打在你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