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二屆海峽青年節

昆明事件不容歪曲 兩岸應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2014-03-17 17:54:03來源:華夏經緯網

  作者 我心飛揚

  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29人死亡、143人受傷。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對這起恐怖事件給予了強烈譴責,支援中國政府打擊恐怖分子的做法。聯合國安理會2日發表媒體宣告,譴責發生在中國昆明火車站、造成大量無辜平民死傷的恐怖襲擊事件,呼籲將恐怖襲擊實施者、組織者、資助者和支持者繩之以法。

  世界大多數媒體均對這一暴力恐怖事件給予客觀公正地報道。然而,面對鐵證如山暴力恐怖—昆明事件,有些西方媒體卻罔顧事實,意識形態作祟,進行歪曲事實報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報道中將恐怖分子打上引號;美聯社在相關報道中加上中國“官方所稱的恐怖分子”這一字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路透社等媒體將恐怖分子稱為“攻擊者”“激進分子”等。英國廣播公司(BBC)不僅將暴力恐怖襲擊三個詞加上引號,而且還強調其所引用的中國官方報道“未經證實”。更有甚者,美聯社在選擇性引用某受訪者的話時,竟聲稱“應讓維吾爾人獨立”。美國駐華大使館將事件稱為“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也引發了中國網友的普遍質疑,難道美使館暗指存在“有意義的暴力”嗎?

  更有臺灣綠營媒體在評論3.1昆明事件的時候,幾乎沒有對死難者表達任何同情,更沒有譴責恐怖主義行徑,而是一邊倒為恐怖分子開脫,指責中國政府欺壓維族人,顛倒黑白說這次是中國政府栽贓給“疆獨”。如此抱著意識形態歪曲事實,大言不慚,等同恐怖分子的幫兇,讓世人義憤填膺。

 

  昆明暴力恐怖事件給無辜百姓造成重大傷亡,給社會造成重大的恐慌。打擊恐怖暴力行徑應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行為,而西方部分媒體和臺灣綠營媒體則以意識形態為主旨為恐怖罪行開脫的做法,顯然背離了新聞道德準則,這種顛倒黑白念歪經式的報道,只能助長恐怖勢力反人類、反社會的囂張氣焰,無疑是恐怖勢力的支持者,這些媒體和恐怖分子沒有什麼兩樣。這些念歪經的媒體從某種程度上是在為某些國家或政治集團發聲,為其所用,打擊體制或政見異己者,達成影響和制約的目的。美國駐華大使館將事件稱為“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足見美國在對待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上持有雙重標準,難道“911”是有意義的暴力行為?這種抱著意識形態用雙重標準來對待恐怖暴力行徑的行為,只能使受害人民群眾更反感,使其更失信,到頭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年來,境外三股勢力與“疆獨”分子勾結一起,與中國政府對抗,他們想利用恐怖暴力製造事端,把新疆搞亂,造成社會混亂,影響人民正常生活,最終達到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的目的。“疆獨”分裂分子簡直是白日做夢,其作惡多端,必被嚴懲,還民於安寧。

  昆明事件是“疆獨”策劃的一起恐怖暴力惡行,不容西方部分媒體進行肆意歪曲,為恐怖分子開脫。昆明事件的發生,國家反恐安全迫在眉睫,建立健全反恐安全執行機制勢在必行。“疆獨”暴力恐怖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安定,而相對於臺海的和平穩定,來之不易,更顯得彌足珍貴,我們更應倍加珍惜,維護好這一成果。

  2月27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十次會談。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與《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到目前,兩岸共簽署了21項合作協議,有力地促進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而剛剛發生的馬來西亞客機神秘失蹤,被懷疑為恐怖分子所為,有154名中國人乘坐該航班,其中有1名臺灣同胞,兩岸為之在相關海域展開大搜救。目前並無結果,讓國人揪心。

  3月10日,參加兩會的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表示,對於兩岸未來是否簽署《反恐合作協議》,他持樂見其成態度。陳德銘指出,兩岸兩會的協商機制是,只要雙方業務部門認為有需要也樂見的話,我們會積極去推進。就他來看,當前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非常嚴峻,所以簽署“反恐協議”是一個好的方向。

  兩岸一家親,兩岸合作共同打擊恐怖暴力犯罪,是今後合作反恐、確保臺海安全一個主要發展方向,也是當前安全情勢發展的形勢需要。兩岸合作反恐,更有利於確保兩岸交流交往的安全。一則兩岸合作反恐,它不涉及兩岸政治因素,利於兩岸的溝通與合作;二則反恐是人類共同擔負的責任,兩岸一家親更應該加強此方面的合作,確保臺海安寧;三則兩岸合作反恐有利於開創兩岸安全合作新的模式,為其他敏感領域的合作探路。因此說,兩岸合作反恐,應該說是兩岸兩會下一個要商談的合作議題,值得期待。

  恐怖暴力是人類的公敵,嚴厲打擊恐怖活動是世界各國的共識。兩岸攜起手來共同打擊恐怖暴力活動,為兩岸和平安寧打造更加穩固的合作交流基礎,為實現中國夢·兩岸夢營造更優越的環境。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