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二屆海峽青年節

霍啟剛陸川齊柏林亮相海峽青年論壇

2014-06-15 14:22:37來源:東南早報

 參與論壇的青年嘉賓齊柏林、霍啟剛和陸川左起

  第六屆海峽論壇之第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昨日在廈門舉行。來自港澳臺地區的300多名青年嘉賓和大陸近600名青年代表,圍繞“中國夢·中華情”主題展開對話交流。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主席賀軍科在會上致辭。大陸著名青年電影導演陸川、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霍啟剛和臺灣電影金馬獎獲得者齊柏林擔綱主講嘉賓,與臺下青年對話、交流。會後霍啟剛、陸川、齊柏林還共同為海峽青年論壇留下手印,作為兩岸交流的見證。
 
  聚焦人物之霍啟剛
 
  父親節禮物
 
  希望兒子能叫爸爸
 
  對於自己的第一個父親節,霍啟剛笑稱,太太郭晶晶希望給霍啟剛的禮物,是兒子霍中曦能叫爸爸。不過他也表示,兒子現在一切都挺好的,但是還不會叫爸爸。“今天我還讓晶晶在家訓練兒子叫爸爸,希望明天回去就能聽到他叫。希望再生一個女兒。”霍啟剛此話一說,現場一陣爆笑。
 
  霍啟剛的顯赫家族背景,讓他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昨日,針對學生代表提出的“出生是否決定命運”的尖銳問題,霍啟剛坦言,從某個方面來講,命運確實與出生有關係。以他自己為例,家族的背景可以讓他生活沒有後顧之憂,不用為生計發愁,可以專心出國學習,專注當時要做的事情。另一個方面,出生也不一定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有時甚至要付出雙倍的努力。
 
  人物名片
 
  霍啟剛,全國青聯常委、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霍英東集團副總裁,其太太郭晶晶更是家喻戶曉的體育明星。霍啟剛目前負責霍氏家族的慈善事務和往中國內地的事務發展,是在香港青年界小有成就的青年代表。
 
  聚焦人物之陸川
 
  電影是溝通兩岸的
 
  文化密碼
 
  從《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再到《王的盛宴》,一次次的成功為陸川帶來許多光環和榮譽。在很多人看來,陸川是幸運的,他的事業一帆風順。對此陸川則予以否認,他稱自己一路走來其實並不容易。
 
  “電影是溝通兩岸的文化密碼,電影感動人心的力量是跨越海峽的。”在談及文化時,陸川感觸頗深。“我人生中得到的第一個重大獎項就是臺灣給的。”陸川回憶,1998年他改編了劇本《尋槍》,到處拉投資,但始終無人問津。直到2001年,他把劇本投給了臺灣的“年度優良劇本獎”,終於得到評委垂青,獲得了30萬元新臺幣的獎勵。“對當時的我來說真是一筆鉅款啊!”陸川感慨,雖然這筆錢還不足以支撐一部電影,但是成為籌集資金的基礎,後來隨著中影集團、華誼公司的加入,《尋槍》終於成功開拍。
 
  2004年,陸川執導的《可可西里》獲得第41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獎,這讓初出茅廬的陸川迅速成為備受矚目的華語電影界新星。陸川認為,電影有一種跨界的魔力,可以溝通全球不同地區華人間的夢想。儘管電影的畫面、語言有所差異,但電影講述人的生存、掙扎、慾望和夢想的本質是共有的,不會被海峽隔斷。
 
  人物名片
 
  陸川,祖籍上海,1971年生於新疆,少時隨父母遷居北京生活。父親陸天明是中國著名編劇。
 
  1993年,陸川畢業於南京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英語系,在北京從事兩年的翻譯工作,考取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畢業後因撰寫劇本《黑洞》受到業內關注。陸川是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傑出代表之一。
 
  聚焦人物之齊柏林
 
  期待更多
 
  大陸朋友看見臺灣
 
  去年,一部歷時3年、耗盡1800萬人民幣拍攝的紀錄片《看見臺灣》榮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也因此讓這個從事空中攝影超過20年的人,一夜之間名聲大噪。昨天上午,作為第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的嘉賓,齊柏林分享他追逐夢想的人生體悟。
 
 
  相比另外兩名嘉賓,齊柏林在開場介紹時獲得了更多的歡呼和尖叫,這樣的“特殊待遇”對他來說是意外也是榮幸。“《看見臺灣》還沒有在大陸正式上映,而且紀錄片相對來說比較小眾,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大陸青年朋友知道它、喜歡它。”齊柏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人物名片
 
  齊柏林,從事空中攝影超過20年,還有空中攝影飛行時數達到2000多小時,累計拍了40萬張空拍的照片。他拍攝的紀錄片《看見臺灣》在臺灣引起極大反響,這部影片獲得第50屆金馬獎兩項提名,並榮獲最佳紀錄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