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二屆海峽青年節

第五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昨日開營 搭起交流平臺

2014-07-22 15:37:37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7月22日訊 由本報與臺灣《中華日報》、臺灣財團法人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主辦,福建融僑集團共辦的第五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昨天在福州開營。福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靜彥出席了開營儀式,並代表福州市委、市政府,向前來參加新聞營的各位來賓、各位大學生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開營儀式上

  營員上了第一課

  榕臺大學生新聞營是目前海峽兩岸媒體共辦的唯一常態化新聞研習活動,由本報與臺灣媒體5年前發起創設,每年舉辦一次,輪流在福州、臺灣舉行,截至目前兩岸已有200多所高校的優秀代表參加了新聞營,不少營員畢業後成為兩岸媒體記者、主播和編輯。參加此次新聞營的有來自臺灣中央大學、政治大學、交通大學等24所名校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等26所名校共60名優秀大學生。

  第五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的主題為“跨越海峽,尋找海上絲路福州印記”,將展開對福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存的調查。據悉,這是海峽兩岸大學生首次聯合展開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大型文化調查。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靜彥在開營儀式上的致辭,被營員稱作“今年新聞營第一課——福州簡史課”。她說,福州是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人才輩出。福州是中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擁有2000多年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歷史。依託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又成為我國主要僑區之一,250萬華僑遍佈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兩岸大學生朋友的調查、採訪、報道提供了豐富素材。

 

  兩岸嘉賓致辭

  均提到“平臺”

  何靜彥在致辭中說道:“希望透過榕臺大學生新聞營這個平臺,架起兩岸大學生朋友的心靈之橋、友誼之橋,共同為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記者注意到,臺灣財團法人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邱昌其在致辭中也多次提到“平臺”一詞。回顧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走過的五年時光後,他說:“我們還會有下一個五年和未來的十年、一百年。希望我們能傳承好這個文化,真正搭起兩岸交流的平臺。”

  臺灣中華日報社董事長鬍鴻仁在致辭中說:“榕臺大學生新聞營這個平臺最可貴的就是,可以讓兩岸的青年學子一代接一代、一個梯次接一個梯次地成為朋友。看到這些年輕人成為朋友,我就覺得兩岸很有希望。兩岸新的一代和和氣氣、感情濃厚,他們都會成為好朋友。屈指算來,這五屆新聞營已經有300多位兩岸大學生聚在了一起,他們都是希望的火種。”

  五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福建融僑集團參與共辦了四屆。融僑集團執行總裁林開啟在致辭中也多次提到了“平臺”一詞:“融僑集團曾經搭建了兩岸工業交流合作平臺,創辦了洪寬臺灣工業區;搭建了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平臺,建起了臺灣農民創業園。我們也非常願意出力搭建兩岸大學生交流合作平臺,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兩岸營員代表在致辭中也多次提到“平臺”一詞。在他們眼裡,榕臺大學生新聞營不僅是學習、實踐的平臺,結識知心朋友的平臺,更是未來兩岸同學互相提攜、共同成長的平臺。

  本報再增一批

  特約通訊員

  開營儀式上,本報總編輯黃秀泉和臺灣中華日報社董事長鬍鴻仁,向兩岸營員頒發了福州晚報特約通訊員證。截至目前,已有330名榕臺大學生新聞營的營員成為本報特約通訊員。

  福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福州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高起平再次成為授旗人,以為第五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授旗的形式,宣佈新聞營正式開營。

  參與舉辦第五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的還有福清市委宣傳部、長樂市委宣傳部、鼓樓區委宣傳部、倉山區委宣傳部、晉安區委宣傳部、馬尾區委宣傳部、福建民俗博物館和臺灣的桃園新報社、南方生活報社。

  (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翁宇民/文 楊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