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二屆海峽青年節

榕臺大學生新聞營12位代表 採訪福州市長楊益民

2014-07-25 15:03:17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7月25日訊 昨晚8時30分,第五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12位營員代表,走進福州市政府辦公大樓,集體採訪福州市長楊益民。據悉,這是榕臺大學生新聞營在海峽兩岸舉辦五屆以來,首次採訪兩岸城市的市長。

  榕臺大學生新聞營是由本報與臺灣中華日報社、臺灣財團法人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聯合創辦的,每年舉辦一次,輪流在閩臺兩地舉辦。五年裡,營員們走訪了福州、臺北、臺中、嘉義、新北等多座兩岸城市,福州市長楊益民是首位樂意接受營員們採訪的市長。此次參加採訪的營員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福州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和臺灣的政治大學、交通大學、中正大學、淡江大學、銘傳大學。

  昨晚8時30分,12位營員代表來到市政府小會議室時,楊益民已站在門口笑著迎接他們。來自臺灣政治大學的黎育如同學脫口而出:“好親民喲!”

 

福州新聞網

  一落座,來自臺灣淡江大學的邱彥博就率先發言,請楊益民介紹福州這座歷史名城的特點。畢竟是生平第一次採訪,邱彥博有些緊張,但楊益民的微笑化解了他的緊張。

  隨後,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陳悠然、臺灣交通大學的陳冠伶、中國傳媒大學的林灝洋分別就福州新區建設、福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福州融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計劃等大家關心的問題,向楊益民提問。

  每一個問題都得到了滿意回答,營員們十分高興。大家一起將福州大學盧雨湉新創作的鋼筆畫《海絲之路》,送給楊益民。

  採訪就要結束時,西南政法大學的林蔚葳說:“我的最後一個問題——同學們與你合個影。”楊益民說:“那是自然的。”

  採記結束後,楊益民將營員們一一送到門口,並對他們說:“歡迎同學們再來做客!”

  (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陳鶴 翁宇民/文 楊勇/攝)

 

  相關新聞:楊益民接受營員採訪實錄

  福州新聞網7月25日訊 昨晚,福州市長楊益民接受了第五屆榕臺大學生新聞營12位營員代表的採訪。從歷史文化談到城市建設,從海上絲路講到榕臺交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營員們收穫滿滿。許多人說,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把昨天的採訪內容寫成稿子,讓更多人瞭解福州。

  福州有四大特點

  學生記者邱彥博(臺灣淡江大學):福州是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古城,能否請市長介紹一下這座歷史名城有哪些特點?

  楊市長:福州是大陸唯一一座以“福”為名的省會中心城市,概括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福州是一座歷史文化與海洋文化交相輝映的城市。歷史上,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近現代以來又成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和工業、科技發源地,一大批歷史偉人、名人的祖居都在三坊七巷。

  第二,福州是一座生態優美的宜居宜業城市。在生態環境方面,福州是大陸綠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大陸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近年來,福州相繼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第三,福州是大陸距臺灣最近的省會中心城市。目前,福州籍的臺灣鄉親有80多萬人,臺灣每個縣、市均設有福州同鄉會。2013年,榕臺之間貿易額達20.56億美元,在福州落戶的臺資企業累計達3151家(含第三地)。

  第四,福州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持續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達4678.5億元,財政總收入達689.12億元。同時,福州的服務業尤其是商貿業較為發達,2013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11.29億元,約佔福建省總量的三分之一。在2013年釋出的“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視角下的城市排名”中,福州位居市級行政區綜合競爭力第二位,僅次於深圳。

  福州新區將成

  福州改革開放“試驗田”

  學生記者陳悠然(北京師範大學):請問福州新區的建設包括哪些內容,目前進展如何?

  楊市長: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時,就科學謀劃了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發展戰略,提出福州城市“東擴南進、沿江向海”的發展戰略。當前,福州市提出建設福州新區,正是對福州城市發展戰略的傳承與延續。

  福州新區規劃以馬尾新城為核心,以沿海、沿江發展帶為骨架,以羅源灣、福清灣為兩翼,依託長樂航空新城、環福清灣地區,重點構建“一核、兩區、三軸”的環灣向海發展格局。

  目前,我們正大力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規劃編制方面,組織編撰了《福州新區規劃》,下一步將對規劃進行最佳化,併力爭早日上升為國家級新區。二是在專案建設方面,今年我們在福州新區安排了300項重點專案,總投資7655億元。尤其是我們注重通道建設先行,加快馬尾大橋、東部快速通道、道慶洲大橋等一批基礎設施專案建設。今年海交會上新簽約新區重點專案55項,力爭透過專案的及早落地來凸顯新區整體形象。三是在運作機制方面,我們著力在融資模式、管理體制、動作機制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把福州新區打造成福州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

 

  福州已列入

  海絲申遺預備名單

  學生記者陳冠伶(臺灣交通大學):請您為我們闡述一下福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歷史淵源?

  楊市長:福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早在漢代,福州就設立了東冶港,開展海外貿易。唐末,五代閩王王審知開闢了“東方巨港”——甘棠港,為海外貿易的全面興盛創造了良好條件。據專家考證,唐代甘棠港就在福州,進而推論出福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都以福州長樂太平港為基地。清代,福州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成為世界馳名的茶葉貿易口岸和亞太地區最為國際化的城市之一,美國、英國、西班牙等17個國家在福州設立領事館。目前,福州已列入“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福州今年將舉辦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學生記者林灝洋(中國傳媒大學):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福州計劃如何融入這個重大戰略呢?

  楊市長:目前,我們已初步制定了《福州市建設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行動方案》,規劃了打造交通樞紐城市、經貿合作樞紐城市、人文交流樞紐城市的三大願景目標,力爭建成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新門戶。近中期,圍繞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我們正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構建與周邊地區互聯互通的交通體系。在港口方面,加快推進福州港與周邊國家、地區港口尤其是臺灣港口對接合作,努力打造聯接東盟、臺灣和內陸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在航空方面,爭取獲批第五航權和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爭取對周邊主要國家、地區城市航班全覆蓋;在高速公路、鐵路方面,進一步暢通我市沿海連線中西部地區、通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上通道。

  二是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產業合作。尤其是在海洋經濟合作方面,已建設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當前還在連江縣籌建“現代漁業產業園”專案。我們將加快把福州建設成一個區域性的海產品交易中心和高水平的海水養殖、捕撈、加工、出口基地。

  三是健全與周邊地區常態化交流機制。今年福州將舉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並與其他城市聯合開展“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以進一步打響“海絲”文化交流品牌。

  (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