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二屆海峽青年節

9平方米麵積能“蓋”什麼建築? 兩岸學生比創意

2014-08-08 07:40:02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

福州大學建築系搭建的作品叫《生態環》

  福州新聞網8月8日訊 昨日上午,作為第二屆海峽青年節重要活動之一的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序幕,來自海峽兩岸8所高校15支團隊的100名大學生,在大賽中“蓋”出各式各樣奇妙的迷你建築。

  這次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要求選手運用建築專業知識,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在9平方米麵積上“蓋”出各式各樣的迷你建築,從中體現參賽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與團隊協作能力。

  小面積體現大創意。臺灣淡江大學建築系的作品《RepeatRecyclingLibary》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用木夾板製作的與眾不同的閱讀空間,集創新、靜雅、陽光、環保於一體。“搭建的閱讀空間長3米,高、寬均為2.6米,由6個單元獨立構成,可隨意組合。陽光透過木夾板縫隙,為讀者營造舒適的閱讀環境。”淡江大學選手蔡秉勳介紹,這個閱讀空間可隨意拆卸拼裝,體現了活動所倡導的可迴圈利用理念。

  “我們正在搭建的作品叫《生態環》,呈螺旋環形。主要用廢棄塑膠瓶、瓶蓋、葉子製作,透過不鏽鋼骨架和鐵絲網支撐和固定。”福州大學建築系選手告訴記者,不鏽鋼螺旋環長9.5米,內徑約1米,鐵絲網上插了2000多個廢棄透明塑膠瓶。架子全部搭建完成後,瓶子裡將裝入從生長到枯萎不同時期和不同顏色的樹葉,象徵社會自然生態發展規律。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系的作品《消失的瓶子》,也巧妙利用了瓦楞紙、廢棄塑膠水杯、廢棄飲料瓶,體現環保和創新。而浙江工業大學建築系的作品《兩望》以紙管、麻繩為主材料,形似兩股浪潮交匯,象徵海峽兩岸學子匯聚一堂,共同合作和學習交流。

  大賽結束後,“蓋”出來的作品如何處理呢?“都是環保處理。如臺灣和省外的作品將由選手們拆下帶回,在以後的比賽和創作中仍可利用。本地高校的優秀作品將予以保留,用於展示。”大賽志願者表示。

  據瞭解,此次大賽將進行為期兩天的實體搭建,將於9日公佈評選結果並頒獎。

  (福州日報記者 祁正華/文 俞松/攝 實習生 陳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