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千餘幹部學習自貿區知識 閩臺滬專家前來傳經
2015-04-01 14:21:23來源:福州日報
福州新聞網4月1日訊 近日,在福州市委組織部的精心籌備下,“榕臺自貿區對接與合作”“自貿區建設”等專題培訓班相繼開班,1200名黨員幹部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管理者走進“學堂”,聆聽來自閩、臺、滬專家的詳細解讀。
據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福州將舉辦8~10個“自貿區建設”專題班,讓全市幹部均能參加1~2次專題培訓。
閩臺兩地自貿區
可聯動發展
“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趨勢加劇,為避免在新一輪區域整合中被邊緣化,大陸設立了自貿區,臺灣設立了自由經濟示範區。”3月24日,在“榕臺自貿區對接與合作”專題班上,臺灣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馬彥彬向大家闡述了兩岸設立自貿區(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初衷,並建議閩臺自貿區實現經貿聯動發展。
馬彥彬認為,臺灣的未來離不開大陸,希望福建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充分考慮對臺優勢,在競爭關係中尋找利益共同點。他的這一觀點得到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盧信昌的認同。
盧信昌認為,兩岸存在眾多的互補優勢,可以透過打造高附加值產業鏈、財富管理和人民幣完全開放買賣等合作共同開發市場。
“應該更好地配合,實現臺灣與福州聯動發展。”盧信昌說,大陸以內需市場為潛在契機,希望留住生產投資分配,臺灣則希望在生產管理供應、地理優勢上做服務,開啟兩岸經濟合作新局面。
建設自貿區要放眼全球
“香港和新加坡皆是卓有成效的自貿區範例,它們都是走綜合性自由經濟貿易區的路子,充分吸收和利用全世界的資源。”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唐永紅認為,自貿區享有的最重要的政策就是自由和開放,福州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中一定要放眼全球,用好國際國內資源打好開放牌。
唐永紅說,自貿試驗區建設將助力福州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有力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開放將會倒逼政府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也有利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促進閩臺緊密融合。
“不過,福建自貿試驗區劃定的地域空間有限。”唐永紅建議,企業可以透過“前店後廠”模式,也就是註冊在自貿區內,運營在自貿區外,來突破空間限制。
唐永紅認為,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在貿易相關服務業(航運、物流、會展、金融等)、貿易相關製造業等方面將很有潛力。隨著服務業准入領域的擴大、准入門檻的降低,福州將迎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
先行先試的上海自貿區有哪些經驗福州可以借鑑?來自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張鴻教授給福州的“學員”送來經驗。
張鴻說,過去一年中,上海在擴大服務業開放方面,提出了具體開放的6大領域、18個行業;而在負面清單方面,則從法規層面上落實開放措施,放開27條外商經營限制,19個領域允許外商獨資。而允許外商在自貿區內從事鹽的批發可算作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開放舉措。
張鴻認為,福州應該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管理的透明化,主動適應服務貿易的新趨勢,加快地方的改革開放。
具體而言,可從事前審批為主轉變為事後監管為主;透過權力清單使管理透明化;以開放促改革,挖掘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在沒有特殊政策和優惠政策的情況下,尋求經濟增長動力;從“旁觀者、跟隨者”轉變為“參與者、引領者”,透過加大開放力度,增強開放話語權,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
(福州日報記者 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