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三屆海峽青年節

16家中央及省屬主流媒體聚焦福州發展

2015-04-09 17:02:19來源:福州新聞網

  16家中央及省屬主流媒體聚焦福州發展

  點贊新亮點、新典型、新思路

  採訪組成員參觀上下杭街區福州商務總會舊址保護修復工程

  採訪組成員參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工程

  福州新聞網4月9日訊(記者 邱陵)8日,行進中國•建設新福建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來到福州,新華社、中新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法制日報、福建日報等16家中央及省屬主流媒體齊聚榕城,關注福州建設發展的新亮點、新典型、新思路。

  在一天的行程中,採訪組成員實地走訪了福州規劃館、智慧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市民服務中心、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等地,在座談會上全面瞭解福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並與市領導展開面對面交流。

  採訪組成員圍觀福州規劃館內的投影

  感受福州城變

  “古韻悠長城市舊貌與日新月異城市新顏相輝映 歷史底蘊中透現代魅力”

  在福州規劃館,採訪組瞭解福州古城風情、總體規劃、建設成就等情況,尤其是站在二層看臺,俯瞰佔地1500平方米的總規沙盤模型,置身於光影交錯的空間,感受未來福州的美好藍圖,令記者們大呼震撼。

  “道路破損,市民拍照上傳給平臺,工作人員核實後批轉給相關部門修補,再透過平臺反饋給市民。”福州市數字辦相關負責人許劍鋒介紹,成立於2013年初的“智慧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設在福州規劃館四樓,執行兩年來,極大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範化、精細化和智慧化水平。

  首次到訪的中新社記者林春茵表示,福州擁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明,把古韻悠長的城市舊貌與日新月異的城市新顏作比較,不僅可以勾勒出福州深厚的歷史底蘊,也可以看見蓬勃發展的現代魅力。

  市自貿辦常務副主任梁勇向媒體介紹情況

  關注自貿區發展

  體會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的人氣值 體驗福州如何施“先行”之策

  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無疑引起採訪團的關注。一行來到馬尾江濱大道的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綜合服務大廳。1700平方米裝飾一新的大廳,27個辦事服務視窗已開放。

  福州市自貿辦常務副主任梁勇介紹福州片區的功能定位,將發揮省會中心城市、僑臺和海洋優勢,重點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重要平臺、兩岸服務貿易與金融創新合作示範區。

  “隨著福建自貿區掛牌臨近,福州片區吸金效應漸顯,不久前,世界500強的德國EDIKA和美國COSTCO專門派人前來考察,準備在馬尾和倉山設立跨境電商保稅展示平臺。”梁勇表示,眾多客商慕名前來考察,已有500多家企業提交註冊預稽核申請。企業涉及典當行、融資租賃、跨境電商、服務外包、冷鏈物流、銀行、第三方支付、大宗商品交易等新型業態,總註冊金額近百億元人民幣。

  聽完介紹後,採訪團就現場攔截外商採訪。《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站長鬍美東隨機對一位金髮碧眼美籍外商用英文現場採訪,隨後多家媒體記者也將外商團團包圍。據瞭解,該外商名叫Johnson,準備在福州開設一家IT公司,從事軟體開發與服務,先期投資700萬元人民幣,目前已與國內三大通訊運營商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Johnson告訴記者們,他認為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剛剛起步,既可以借鑑成熟的經驗,又能避免相對激烈的競爭,很有發展潛力,因此將福州選為進入中國投資的第一站。

  採訪組成員聽取市民服務中心自助填表裝置使用說明

  評價職能轉變

  “利用資訊智慧化手段創新社會管理 福州為全國城市管理者樹榜樣”

  在市民服務中心,下午13時許前來辦事的市民已經絡繹不絕,因有叫號系統、智慧引導系統、志願者等輔助裝置和人員的支援,現場顯得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據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管委會專職副書記郭妍介紹,2011年,市行政服務中心正式啟用,不斷創新制度、壓縮審批事項與時限,成為全國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今年春節前夕,市民服務中心也對外開放,構築了服務企業和群眾“一體兩翼、雙輪驅動”政務服務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梁建強詳細詢問了解福州弘揚“馬上就辦”、構建便民服務網路的具體做法和思路。他對“週末無休、隨到隨辦”的上班制度和“時限壓縮、智慧服務”的便民舉措十分認可。

  “轉變政府職能要從轉變觀念開始,今後,利用資訊化、智慧化手段實現社會管理創新是大勢所趨,福州為全國城市管理者樹立了榜樣。”梁建強說。

  座談會上,新華社記者胡蘇還就“新常態下如何理解馬上就辦的重要意義”等問題問計市領導。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賢德認為,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仍是第一要務,雖然不強調片面追求GDP,但經濟結構最佳化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等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各級各部門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精神,切實調動社會各界幹事創業的熱情,積極進取,敢於擔當,主動作為。

  “當然,‘馬上就辦’不是‘馬上亂辦’,要在法律允許的範疇框架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正實現政府職能和幹部作風的徹底轉變。”吳賢德表示。

  採訪組成員參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工程

  獻計文物保護

  “只有提升實用價值 古建築才能集聚人氣煥發生機”

  作為閩商重要的發祥地、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組成部分,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裡的福州商務總會舊址、採峰別墅、高氏文昌閣、建寧會館等文保單位保護修復工程先行啟動,目前已粗具規模。

  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濤介紹,上下杭與三坊七巷、朱紫坊一道,組成城市歷史文化中軸線,她們見證著福州歷史文化名城格局的形成,是傳承閩都文化的重要區域,預計總支出約90.25億元,2018年年底全面完成保護修復建設工程。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福建記者站記者葛朝興、《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劉霄雨對上下杭老建築頗感興趣,一路上用手機拍照記錄,他們建議,福州要透過改造,把上下杭打造成融合商業、居住、旅遊、文化、美食等功能的閩商文化特色街區,“只有提升實用價值,古建築才能集聚人氣,煥發生機。”

  對此,嚴濤說,關於上下杭街區未來的經營方向,管委會已經有了初步打算,該街區要區別於三坊七巷和朱紫坊等街區,突出商業特色,著力展現豐富的商賈文化、濱江文化和民間民俗文化。“具體來說,街區商業佈局劃分成5個部分,包括主題商業會館區、精品商業展示區、民俗風貌體驗區、河坊時尚休閒區、特色美食步行街,目前已經進入徵求意見階段。”

  福州市文物管理局表示,當前,福州市根據不同地域、文物本體的各自特色,因地制宜採取不同方式予以利用,特別是將文物單位的合理利用作為舊城改造的重要內容統籌考慮,真正讓文物在新時代實現價值、展示魅力。

  採訪組成員走訪福州智慧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聚焦青運會

  “希望抓機遇提升城市建設水平 彰顯福州文化品位”

  今年10月18日,福州將承辦全國首屆青年運動會,目前福州正以體育場館建設、城市品質提升、交通路網提升、酒店景區提升、市民素質提升、競技體育提升、對臺交流合作等“七大工程”建設為主線,加快推進青運會福州賽區籌備各項工作。

  在座談會上,不少媒體記者十分關注福州籌備情況,紛紛丟擲各自感興趣的青運會話題。比如採訪組組長、福建廣播影視集團副董事長劉宜民十分期待即將在福州舉辦的青運會,希望福州市抓住機遇,持續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彰顯文化品位,交出滿意答卷。

  記者從青運會福州市執委會獲悉,按照競賽專案佈局,福州賽區需新建、改造提升16個體育場館,目前海峽奧體中心綜合館、馬尾區綜合體育館、閩江公園南園沙灘排球場已竣工驗收並已移交運營團隊;海峽奧體中心“一場兩館”(體育場、網球館、游泳館)、閩侯青口鎮文體中心體育館、長樂市東湖水上運動中心等10個場館建設、改造將在4月底前竣工驗收;長樂市新體育中心綜合館、福州市體育館等2個場館計劃於5月底竣工驗收。青運村22幢運動員公寓已全部建成,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周邊配套商業和酒店專案也正在裝修,預計5月底可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