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三屆海峽青年節

“一帶一路”奏響合作共贏最強音

2015-04-13 10:33:04來源:人民日報

  2014年6月15日,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市民正在參觀中俄同江鐵路大橋模型。王東攝(人民視覺)

  4月8日,在絲綢之路暨中國西部文化德國巡展西安預展上,參觀者在觀賞展品。資料照片

  3月14日,多艘大型遠洋運輸輪停泊江蘇連雲港集裝箱碼頭卸運進口貨物。司偉攝(人民視覺)

  “一帶一路” 奏響合作共贏最強音(共建“一帶一路”)

  人民日報記者 許志峰 王 珂 林麗鸝

  今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公佈。

  自此,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建設藍圖清晰呈現在世介面前。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唱響沿線國家邁向命運共同體的最強音。

  新理念

  和平合作 互利共贏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

  一年多來的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契合中國、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

  放眼全球,世界經濟正發生前所未有的複雜深刻變化,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獨行快,眾行遠”,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成為各國人民心聲。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布局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一帶一路”,開啟了一扇沿線國家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機遇之窗。

  這是一條開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的態度一直都是開放的,“一帶一路”提出以來,已有來自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回應。亞投行“人氣”一路攀升,“朋友圈”擴容訊息接連不斷。

  這是一條和諧包容之路——

  從中國絲綢、茶葉、瓷器和四大發明,到西域香料、珠寶、醫藥、汗血馬,古絲路連通的不只是商品貿易,更是東西方兩大文明。“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一帶一路”倡導文明包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相容幷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這是一條市場導向之路——

  去年12月,絲路基金正式執行。“不是援助性或者捐助性的資金,而是堅持市場化的原則,投資有效益的專案,實現中長期合理的投資回報,維護好股東的權益。”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金琦說。“一帶一路”堅持市場導向原則,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

  這是一條互利共贏之路——

  “如果將‘一帶一路’比作多國協奏的樂章,那麼它的基調就是共贏。”巴基斯坦中國委員會執行主任菲扎爾·拉赫曼一語中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濟互補性很強:有的能源富集,有的勞動力資源豐富,有的地理區位優勢獨特。透過建設“一帶一路”,有利於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形成互補互利互惠。

  新思路

  藍圖已成 大勢正起

  經過一年多的積累和沉澱,“一帶一路”宏偉構想的藍圖框架已明晰。

  “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倡導的“五通”,得到沿線國家的熱烈響應,成為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的關鍵之舉。

  共建“一帶一路”,將構建全球開放新格局。

  從範圍看,“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發展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一個具有廣泛包容性和巨大發展潛力的區域合作“大平臺”躍然眼前。

  從方向看,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合作方向有三個:分別是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合作方向有兩個:分別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並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南太平洋。在世界地圖上,恰是兩條發端於中國的發展大動脈。

  猶如兩條綵帶,“一帶一路”把44億人緊緊連在一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目的,是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共建“一帶一路”,將推動沿線各國深度融合。

  “想致富,先修路”,基礎設施是大範圍、寬領域、高效率合作的基礎。在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優先打通“斷頭路”,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在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在通訊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共同推進區域通訊幹線網路建設,大幅度提高國際通訊互聯互通水平,打造暢通便捷的資訊絲綢之路。

  投資貿易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傳統領域,也是大有可為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在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轉型升級、加快投資便利化程序、拓展相互投資領域、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樹立投資合作新典範等幾方面加強合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金融動脈的暢通對於“一帶一路”具有同樣意義。“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的融資支援,經貿合作也將形成大量的貨幣流轉,資金融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近日公佈的工、農、中、建等幾大銀行年報顯示,各大銀行已開始構建與“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國家和區域高度呼應的境內外經營網路佈局,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金融服務輻射範圍基本覆蓋規劃區域。

  共建“一帶一路”,將探索交流合作新機制。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共建“一帶一路”的途徑是以目標協調、政策溝通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靈活,富有彈性,是多元開放的合作程序。

  程國強表示,“一帶一路”既與其他合作組織或機制有效銜接,又是對新型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機制創新的積極探索。

  民間交流也將呈現新氣象。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將與沿線各國在教育文化、旅遊、醫療衛生、科技、公共外交等多領域交流合作,不僅能為其他領域的合作打下堅實民意基礎,更有助於發掘沿線深厚的人文資源,在交融往來中實現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鑑,共同澆灌人類文明這棵參天大樹。

  新作為

  積極行動 務實同行

  截至4月12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46個。

  亞投行受到多方追捧和輿論熱議,根本原因在於,這一倡議點中了順時應勢的“利益”中樞。亞太是全球經濟最富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而基礎設施正是撬動發展的“金槓桿”。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主旨演講,贏得會場內外的熱烈掌聲。

  “卡達是最早支援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因為我們相信重啟古老的絲綢之路將為亞洲的全方位和集體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並將進一步加速亞洲經濟一體化程序。”卡達首相兼內政大臣阿卜杜拉·阿勒薩尼說。

  亞投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已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案正穩步推進,一些早期收穫專案已經成形……一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步伐堅定,成果頗豐。

  高層引領推動,達成“一帶一路”合作新共識。

  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後出訪哈薩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出席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就雙邊關係和地區發展問題,多次與有關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進行會晤,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達成廣泛共識。

  簽署合作協議,推動“一帶一路”多雙邊合作。

  一年多來,中國與哈薩克、塔吉克、卡達、俄羅斯、科威特等國簽署了相關合作備忘錄。中國積極加強與沿線有關國家的溝通磋商,加快推進了一批條件成熟的重點合作專案建設:中俄同江鐵路橋、中巴瓜達爾港東灣快速路、中哈連雲港物流中轉基地等在內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案紮實推進;中國同俄羅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等合作建設的一批產業園區有序啟動。

  統籌各種資源,完善“一帶一路”政策措施。

  中國政府將統籌國內各種資源,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支援。絲路基金去年12月29日完成工商註冊。此外,中國還將強化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投資功能,推動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跨境清算業務和支付機構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等。

  地方積極響應,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自“一帶一路”建設構想提出以來,中國各地積極行動,根據自身情況,在組織專門力量、廣泛開展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思路。各地成功舉辦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論壇、研討會、博覽會等,對增進理解、凝聚共識、深化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未來

  開花結果 人民受益

  作為一個涉及面廣、跨越時間長的宏大系統工程,“一帶一路”建設任重道遠。

  山高愈前行,夢好起宏圖。

  對內,中國政府成立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對外,中國願與沿線國家穩步推進示範專案建設,共同確定一批能夠照顧雙多邊利益的專案,對各方認可、條件成熟的專案抓緊啟動實施,爭取早日開花結果。

  致力於惠及沿線國家人民利益的“一帶一路”,自誕生起就與民生緊緊相連。

  在吉爾吉斯斯坦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伊塞克湖。古絲路從中國進入中亞後,伊塞克湖兩岸是途經之地。碧藍無際的湖水、瑩白通透的雲朵、對岸山頂的積雪……“太美了!我一直想把這裡的旅遊做起來,但北京和比什凱克之間還沒有開通空中直航航線。”比什凱克一家旅行社的中國合夥人劉衛紅滿懷期待,“相信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能夠改變這一狀況。”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逐步推進,沿線各國人民將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甜頭。

  基礎設施,更加便利——“上下班的路上,我從來沒見過太陽。”住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郊外的羅西塔為躲避早晚高峰,每天早晨5點半就得出門,晚上7點半才離開公司。由於道路陳舊狹窄,雅加達經常嚴重堵車,三五公里路程常要行駛1個小時。同羅西塔一樣,改善基礎設施也是眾多印尼人心中的迫切願望。共建“一帶一路”,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讓沿線基礎設施欠發達國家的百姓,看到化解出行難的希望。

  購買商品,更多實惠——今年1月舉辦的第八十屆德國柏林國際綠色周活動中,巴伐利亞啤酒花種植戶赫爾穆特·埃斯特爾在中國展廳品嚐了一杯紫鵑紅茶,他豎起大拇指:“中國茶,好喝!”共建“一帶一路”,將推動實現區域貿易便利化。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無論是茶葉、水果等農產品,還是陶瓷、汽車等工業品,沿線各國人民“賣得更遠,買得更惠”將成現實。

  出國旅遊,更遠更美——把2015年確定為“絲綢之路旅遊年”,中國旅遊業邁出的步伐緊跟“一帶一路”。在廣西北海,一批國際郵輪航線正在開闢,中國遊客乘坐郵輪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觀光旅遊將不再是奢望;廣西正在爭取國家給予從海上和陸路口岸入境廣西的越南遊客落地簽證政策,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從出境游到入境遊,一批具有絲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將讓更多遊客走得更遠、看得更美、玩得更爽。

  站在新起點,中國將與沿線國家一道,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攜手迎來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

  優勢互補

  合作共贏

  “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總人口約44億,GDP約21萬億美元,分別佔世界的63%和29%。受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制約,一些國家在發展程序中明顯落伍。沿線國家人均GDP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8%,一些國家是低收入國家,還有9個是最不發達國家。一些國家基礎設施落後,產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低。建設“一帶一路”有利於沿線國家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把經濟的互補性轉化為發展的推動力。

  “一帶一路”將為各國發展提供廣闊的新空間。“一帶一路”東牽發展勢頭強勁的東亞經濟圈,西牽發達的歐洲北美經濟圈,兩條南北主線之間架起一條縱貫東西的大經濟帶,可以充分發揮沿線各國比較優勢、挖掘潛力深入合作,建立世界跨度最長、最具活力、發展前景好的經濟走廊。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

  最佳化環境

  企業主導

  企業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體,也是開展務實合作的主要參與者。發揮好企業的作用,要進一步深化“走出去”管理體制改革,簡化審批手續,減少審批環節,加強對走出去的指導協調,營造好的政策環境。

  發揮骨幹企業帶頭作用,吸引上下游產業鏈的轉移和關聯產業的協同佈局,建立研發、生產、營銷體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能力。鼓勵到境外建設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經貿合作區等,透過專業化園區運營整合各類生產要素,搭建產業合作平臺,吸引企業入園投資,促進集中佈局,叢集發展。

  我們也將規範企業走出去行為,鼓勵企業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產權,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積極幫助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樹立良好的中國企業形象。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

  增進理解

  互聯互通

  感謝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計劃,可以促進沿線國家取得更好發展。“一帶一路”意義重大:第一,促進相互的理解和合作,透過文化和學術以及人文間的交流,加強彼此瞭解。第二,促進區域的合作,能夠在人員流動、商品流通,包括在稅收方面以及貿易和非貿易壁壘上,各方統籌協調相關的法律法規。第三,在貨幣方面,有利於進一步加強銀行等部門的合作。第四,改善地區架構,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的互聯互通,改善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

  巴基斯坦非常歡迎和支援“一帶一路”,願意和中方一起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就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巴經濟走廊”正在穩步前進。中巴已達成廣泛共識,包括如何規劃,如何執行相關基礎設施專案等。期待“中巴經濟走廊”對巴基斯坦的經濟、本地區經濟以及全球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華能集團副總經理孫智勇

  能源合作

  前景廣闊

  “一帶一路”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能源需求較大,開展互利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我們對“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潛力和機遇充滿期待和信心。

  建議國家搭建完善海外專案資源整合平臺和資訊共享平臺,加強海外投資指引和風險警示,健全完善“走出去”協調聯絡機制,引導企業根據自身競爭優勢和市場需求做好海外投資。同時,鼓勵和引導國內電力企業組成“走出去”聯盟,儘快形成投資、裝備、建設、運營、金融支援一體化的海外專案發展產業鏈。另外,希望沿線各國政府強化多邊合作機制作用,加強相關國家的溝通,探討互利合作的有效途徑。

  (人民日報記者 王珂整理)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