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三屆海峽青年節

四大自貿區負責人齊聚福州 知名智庫專家建言獻策

2015-05-20 08:25:25來源:福州新聞網

  國內知名智庫專家、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石良平作主旨演講

  福州新聞網5月19日訊 (記者 邱陵 文/圖) 5月19日,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投資合作與發展創新論壇在福州舉行,國內四個自貿區相關負責人、智庫專家以及兩岸企業代表共聚榕城,共同探討自貿區的建設。

  此次論壇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市商務局承辦,旨在搭建交流合作、協同創新、發展共贏的平臺,重點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重要改革和開放試驗平臺的使命、如何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等重要議題展開討論。

  自廣東、天津、福建及上海(擴區)4月21日掛牌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各地紛紛透過圓桌會議、論壇、研討會等方式舉辦,但在福州片區投資合作與發展創新論壇上,國內四個自貿試驗區負責人首次齊聚福州。上海,天津,廣東橫琴,福建的廈門、平潭、福州片區的負責人和方案的執筆人前來參會,透過短短一天的交流,共同學習,相互借鑑,探討下一步的發展。

  當天上午,國內知名智庫專家、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石良平等來榕參會並作主旨演講,全方面、多層面探討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內容涉及學習上海經驗、兩岸服務貿易、金融創新、跨境電商等方面內容,助推福州片區的建設和發展。

  作為國內首個自貿區,上海無疑是最早進入經濟新常態的地區之一,對於自貿區的建設,可以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石良平認為,自貿區是“制度高地”,而不是“政策窪地”,回想上海自貿區剛剛開辦半年來,國內眾多民企蜂擁而入,外商則靜觀不變,半年後,進駐的民企未獲得優惠政策的預期,不乏失望之流,此時,外資大舉進駐,產生巨大勢能,帶動投資熱潮。

  “我感覺,福州自貿區或許也會面臨類似現象,大家期待某些優惠政策,但是如果事先不搞清楚自己進駐的目的,即使進去了也會找不到商機。”石良平說,應該知道,自貿區是衝破傳統的“保稅區”、“經濟開發區”的概念,對制度進行深刻變革的戰略舉措,因為中國需要融入全球化,透過輸出資本帶動國際貿易,培養自己的跨國公司。

  運作一年多以來,上海自貿區收穫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貿易監管制度、金融創新制度、事中事後監管制度等果實的同時,也面臨著三大困惑,而這些困惑同時也存在於國內四大自貿區。

 

論壇現場座無虛席

  據石良平介紹,這些困惑包括擴大投資領域開放遇到的法律法規障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遇到行政體制上的障礙;進一步開放服務業遇到自貿區範圍太小的障礙。

  從目前來看,國家設立的四個自貿區,肩負不同使命,福建自貿區重點在兩岸文章,擴大兩岸經貿合作空間,是福建的終極目的。“下一步,政府要增加行政透明度的試驗內容,除了公示制度外,還要進行決策透明度的試驗。”石良平建議。

  在網際網路+的戰略趨勢下,服務業已經和製造業高度融合,因此,石良平堅定地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改革任務,是進一步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步伐,這是下一輪全球化的大趨勢。

  對此,石良平列舉了一些資料。目前,中國GDP總量9萬億美元,服務業佔46%,為4.1萬億;預計2022年左右,中國GDP趕上美國,達到22萬億美元,屆時服務業佔比達58-60%,接近13萬億美元,估計其中將有5-6萬億美元的領域對外資開放,發展潛力和空間是不可想象的,這很可能帶動形成中國第二波增長高潮。

  回到福建自貿區,石良平說,十多年來,進入大陸的臺資企業以傳統產業為主,具備活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沒有進入,如果福建自貿區能在配套制度的制定上有所突破,一定會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

  此外,在開放中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自貿區加快試驗推進,如提高簽證透明度,促進自然人的流動;跨境資料流動亟待出臺管理辦法;商務部1月釋出的外國投資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關於外國投資者定義中納入“實際控制”和“協議控制”VIE的概念,需在自貿區先行先試。

  當天論壇,上海通力律師事務所夏亮合夥人作“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作“自貿試驗區背景下兩岸服務貿易合作的前景探討”、阿里研究院政策研究專家張凌霄作“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電商發展對擴大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等議題,超過700位企業負責人參會。

  記者瞭解到,下一階段,四個自貿試驗區將探討建立資訊溝通交流機制,總結前一階段的成果,研究下一階段的發展,透過政府、企業、學界的三方互動,共同推進自貿試驗區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