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三屆海峽青年節

海峽兩岸文博會譜寫兩岸合作新篇章

2015-10-30 09:08:18來源: 光明日報

  在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一場聯絡兩岸文化產業發展的盛會又將在廈門拉開帷幕。全國唯一以“海峽兩岸”命名的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已經走過了七個年頭,逐漸成為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攜手推進中國文化產業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之一。

  創意四射 兩岸共賞

  在2014年的文博會上,一組“夜·勁廈門”的作品入圍了華人時裝設計大賽,作品出自臺灣樹德科技大學李宗翰之手。原來,前年首次來廈參加文博會的李宗翰飽覽廈門美麗夜景後,突發奇想地把鷺江道、中山路的夜景照片重新剪接印到了他設計的服裝上。

  看似鬆散的沙子,如何變成精美的畫作?廢棄的輪胎和鐵皮,能迎來怎樣的華麗變身?天外飛來的隕石,蘊含著哪些神奇的秘密?每年,文博會都大走創意路線。來自兩岸的展商進行創意大比拼,頗有點沒有“最”創意,只有“更”創意的架勢。

  政策助力 兩岸受益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對文博會的感情越來越深。來廈參展的第三個年頭,他們決定攜帶百件頂級臺灣工藝精品登場。憑藉臺灣工藝精品的呈現,他們早在前兩年就已積累超過4億元新臺幣的訂單。

  為了吸引更多臺灣投資者的目光,福建省出臺《關於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提出福建省將推動閩臺文化產業對接,鼓勵臺商來閩投資文化產業。目前,廈門已將閩臺文化產業園建設作為《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三年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專案,充分展示廈門的文化底蘊與城市形象,加快文創產業發展。

  集美大學教授李友華表示,國家對經濟特區由賦予“特殊政策”到“特別立法”,目的在於鼓勵經濟特區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廈門處於閩南文化的核心區,發展文化產業有特殊優勢。

  攜手共贏 走向世界

  大陸文化產業擁有深厚的底蘊、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臺灣文化產業起步較早,在創意、研發、營銷、品牌經營、資本運作等方面具有優勢。兩岸文化產業各具特色,合作潛力非常大。

  2014年文博會上,僅4天時間,產業投資簽約專案達140個,總簽約額近388億元。法藍瓷總裁、亞太文化創意協會理事長陳立恆說,兩岸的文化產品在國際文化市場處於“文化折扣”,所佔的市場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幾”,未能充分發揮潛力,兩岸需要對接攜手,共同走向世界。

  (本報記者 高建進 本報通訊員 馬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