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三屆海峽青年節

福州開發區構建兩岸人才聚集地

2015-11-13 08:51:23來源:福州日報

  引進人才攜手研發 對接產業轉型升級

  福州開發區構建兩岸人才聚集地

  福州新聞網11月1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陳敏靈 通訊員 王彥 許琳晶)電子產品的“衛生狀況”正日益受到關注,曾有報道稱,手機上的細菌比馬桶多20倍,如今,這樣的擔心或許可以減少許多。科立視公司是一家位於福州 開發區的高新企業,其今年初成功研發的抗菌玻璃——TechStone-C@AM是國內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適用於觸控的蓋板抗菌超薄玻璃,明年上市後 有望給公司帶來超億元的營業額。

  抗菌玻璃擁有化學穩定性好,抗刮能力強,可見光透過率高等優點,未來可廣泛應用於ATM機、餐館點單、 醫院觸控裝置等。如此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歷經了2年的研發,誕生於科立視公司內的兩岸先端材料研發中心,其研發團隊擁有15名(4名博士、11名研究生) 臺灣引進人才和百餘名國內研發人才。

  “臺灣在相關技術研發方面的實力較強,”母公司華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助黃拓中告訴記者,因 此,公司從臺灣引入了4位不同領域的博士來帶領研發中心團隊,並與北京一所大學合作,引入了國內的高階人才,“抗菌玻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研發出來的,為 我們開拓了玻璃市場的新藍海。”

  回顧福州開發區過往歷程,臺灣人才多是零零散散地分佈在各企業中,兩岸人才的合作也較少。但可喜的是,近年來,自貿區、新區、“海絲”核心區等多重疊加機遇走進開發區,讓兩岸人才合作也愈發火熱。

  在福州開發區內,像新大陸、科立視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中,由臺灣人才、國內人才、科研機構等牽手共同研發推動企業發展的例子不勝其數。新大陸科技集團曾攜手臺灣科研機構,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枚二維碼解碼晶片;去年,三奧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啟柚作為臺灣人才,入選了福州市高層次優秀人才,併為該公司帶來了新媒體解決方案及COS智慧終端專案,拓展了企業市場……而在規劃設計上,開發區已將琅岐定位為“兩馬”交流合作示範區建設,正積極推動與新竹科技園、內湖科技園的合作共建。

 

  “兩岸人才交流日益頻繁得益於政策環境的不斷最佳化。”馬尾高新園區是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的主要集中地,該園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福州開發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鼓勵政策,並積極落實國家和省市人才引進政策,助力園區人才引進和創業。

  去年,福州開發區與臺灣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簽訂兩岸戰略合作協議,今年,開發區在高新園區搭建了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中心,包含臺胞創業服務中心、人才市場。此外,今年還出臺了《扶持物聯網產業發展若干規定》,鼓勵國內科研院校、臺灣地區工研院在開發區創業等,讓多家依靠技術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從中受益。據統計,僅物聯網產業,去年開發區就實現產值514億元,同比增長37%。

  今年,自貿試驗區落戶馬尾,“對臺”特色凸顯,在對臺人才引進方面,給予了越來越多便利和優惠。

  如“自貿區十四條”中規定,對來閩臺灣人才及其家屬購房貸款,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政策;在自貿區內推動兩岸醫療保障的對接,落實臺胞在閩參保政策和待遇,鼓勵在閩臺灣人才參加福建社會保險;對在自貿區內投資、就業的臺灣高管、專家和技術人員,在專案申報、出入境等方面給予便利;為區內臺企外籍員工辦理就業許可手續提供便利,放寬簽證、居留許可有效期限等。

  馬尾高新園區相關負責人認為,兩岸人才合作主要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產業是福州開發區的重點產業之一,特別是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斐然。開發區又是國內最早的臺商投資重要集中地、對臺產業合作重要基地、兩岸雙向交流重要視窗,有著顯著的對臺優勢,隨著兩岸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化,兩岸人才合作將成為推動開發區經濟發展的又一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