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來了臺農同學
2015-12-25 09:39:44
福建農林大學的臺灣函授班同學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資料圖片)
臺生到大陸上大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是,臺灣農民到大陸高校就讀並且取得學歷卻還是挺稀罕。福建農林大學向臺灣農民敞開校門,是目前大陸唯一一所開設臺灣函授班的高校——
看著自己農場的獼猴桃爬滿了藤架,想象著往後掛果、遊客拎著籃子摘果的場景,臺胞林君盈就特別開心。1994年,林君盈的父親到福州閩侯縣大湖鄉雪峰村種茶,發展到現在農場面積已有3500畝,全部種植閩臺優良的烏龍茶樹品種。如今,林君盈要種植獼猴桃發展觀光農業還是頭一次。
“這要感謝農林大學。”去年,林君盈報名參加了福建農林大學的臺灣函授班,每年集中學習兩次,每次10天,課程涉及園藝、景觀等內容。林君盈告訴記者,自己大學時在臺灣學的是工商管理,到大陸後種植高山茶,就經常往返閩臺兩地向茶農請教。但唯一欠缺的就是搞觀光農業的經驗,特別是本地適合種植什麼水果、花卉,景觀園藝怎麼做,自己是兩眼一抹黑。所幸報名參加了農林大學的臺灣函授班,不但在課堂學習,平常農場經營遇到什麼問題,也可以及時向老師同學諮詢。而她的同班同學悉數為臺灣農民,其中有的已在大陸創業。
相關閱讀:
兩岸教育合作交流廣泛
兩岸教育相關政策制度有待完善
福建農林大學是目前大陸唯一一所開設臺灣函授班的高校。農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林志鵬告訴記者,2006年,臺灣園藝花卉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李坤地到學校,建議他們開設臺灣函授班,讓臺灣農民學習大陸新型的種植技術,同時瞭解大陸的種植生態、市場等。同年,教育部作出批覆,同意農林大學招收臺灣農民。
幾年來,福建農林大學共招收了九屆臺灣函授生共280餘人,專業設定主要為園藝技術,一年兩次集中面授,每次7到10天,安排3-4門課程。除了課堂教學,學校還組織學員到福清、閩侯、莆田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增進臺灣農民對福建農業的瞭解。有關協會每年都會邀請學員和大陸農民代表座談,相互交流學習,一起分享兩岸農業的新技術、新理念和新趨勢。為了促進交流,農林大學教師還多次走訪屏東、彰化、雲林等臺灣農業較發達的地區。
由於臺灣學生在日常用語和專業知識學習方面與大陸有較大差異,為了讓臺生順利透過大陸職業資格花卉園藝師考試,農林大學與省技能鑑定中心按臺灣口語的習慣,重新編制了複習資料。去年,學校還組織老師專程赴馬祖,為96名臺生授課,免去他們的奔波之苦。
“函授班的學員有一半以上人在臺灣。”林志鵬告訴記者,其實很多臺灣農民在臺灣都是本科甚至研究生畢業,他們參加函授班看中的並不是學歷,而是希望透過在大陸的學習,瞭解大陸農業的發展趨勢、市場動態,為將來到大陸發展打下基礎。“臺灣農民特別是中南部農民對大陸經濟建設、農業發展不太瞭解,甚至容易產生誤解。其實大陸物種要比臺灣豐富得多,市場也大得多。農大開設臺灣函授班,對促進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十分有益。”林志鵬說。
(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
相關閱讀:
兩岸教育合作交流廣泛
兩岸教育相關政策制度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