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台灣牛肉面里的勵志人生
2016-01-13 14:23:01
翁文雄正在制作台灣牛肉面。
他是一位熱情好客的台灣人,他是一個身殘志堅的創業者,他煮的牛肉面被網友稱為“勵志面”
□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文/圖
記憶中阿嬤的味道
“福州微博人氣餐廳”“勵志版台灣牛肉面”……位於福州倉山區透湖支路的平價美食店“熊飽包”,在美團網、大眾點評網和微博上好評如潮,被一眾“吃貨”鼎力推薦。
“店家是一位熱情好客的台灣人,很有親和力,服務態度和意識也很nice,下單前他都會耐心介紹每一款牛肉面的特點,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最喜歡他家的牛三寶面,湯頭濃,面勁道,口感棒棒噠,像記憶中阿嬤的味道。”網友浮雲大師如是點評。
懷著好奇之心,11日記者來到“熊飽包”餐廳,見到了傳說中的餐廳主人翁文雄。這是一位雙腿略有殘疾的中年男子,他戲言“是出生時少了一個零件”,交談中不時綻放的笑顏,讓人感受到了他的樂觀與堅毅。
2010年,從台北來大陸闖盪的翁文雄,只身到福州考廚師證,順利拿到中餐高級廚師證後,隨即展開了一場創業之旅。2014年4月,“熊飽包”牛肉面館正式對外營業。
“湯頭,是一碗牛肉面的精華和靈魂。台灣人吃牛肉面最講究湯頭,吃面首先要先喝‘頭啖湯’,只有湯入口中,方曉其味,才能悟出台灣牛肉面的精華所在。”翁文雄的舅舅沈泰山,是台灣知名人士郝柏村的主廚,翁文雄煮牛肉面的技術就是從舅舅那里習得的。
為了讓食客品嘗到最正宗的台灣牛肉面,每天凌晨3點,翁文雄就得將新鮮的牛大骨和蘿卜、苹果、洋蔥、姜等蔬果一起放到鍋里,再加入些許中藥材,小火慢慢熬煮,整個熬制過程要9個小時。“純蔬果熬煮的湯底喝起來清甜順口,香而不膩,最益於都市人的健康。”翁文雄告訴記者,除了食材從本地購買外,醬油、沙茶醬等調料都是從台灣采購,力求牛肉面的台灣味地道。
“阿嬤的味道、家的味道,這是‘熊飽包’的飲食理念。”在翁文雄看來,做平民美食,最難的部分就是把普通面食燒出家的味道,因此開店不能僅僅滿足於讓出門在外的人吃飽,更關鍵的是要讓食客吃得放心。
新故鄉的人情味
“老板,這次考試我考了92分,可以打折嗎?”中午時分,幾名剛放學的中學生來店里吃牛肉面,並開口向翁文雄要折扣。翁文雄咧嘴大笑,爽快說道:“考得好,當然打折,給你們都打八折!”
難不成考試成績好,下個飯館還能打折?原來,為了鼓勵中小學生好好讀書,翁文雄推出了一項“牛肉面新政”,凡小學、初中和高中生當期考試成績達科目總分85%以上者,進店消費憑考卷享8折優惠。截至目前,已經有200多名學生享受過此項優惠。
談起推“牛肉面新政”的初衷,翁文雄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年少時輕信“60分萬歲”的信條,結果荒廢了學業,長大後幾次創業也都無疾而終,失敗的經歷讓他大徹大悟,認為“有了好的學業,人生才會有更多選擇”。
好在翁文雄有一顆不服輸的心,創業路上屢敗屢戰,卻堅持到底。
“第一次創業開了一家網絡公司,業務量不錯,全台北一半以上的區公所網絡都由我們架設運營。”結果,2000年的一場台風淹了公司,賠了近100萬元人民幣,首次創業慘淡收場。
休整兩年後,翁文雄的第二次創業是賣彩券,開了一家彩券投注站,無奈抵不過市場惡性競爭的浪潮。
又過了一年,他決心將母親的好手藝傳承下去,於是開了一間包子店。剛開始生意還紅火,後來每況愈下,只能勉強維持。
“大陸市場更廣闊,機遇一定更多。”帶著雄心壯志,翁文雄來到福州,開了“熊飽包”牛肉面館。不過,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好在遇到了幾位“貴人”,讓翁文雄深感“福州是個有人情味的城市”。
“剛開業時,吳大哥找來一批朋友試吃我的產品,提出意見,還幫我墊付了場地租金和食材費,真的非常感謝。”翁文雄所說的吳大哥,是當年考察福州市場時結識的一位朋友,名叫吳火青。吳大哥的善意之舉,讓翁文雄扎根新故鄉的信心倍增。
另一位“貴人”,翁文雄喚她“田大姐”,她雖拿著2000元的低工資,卻願意在店里幫工。“我看他一個人大老遠來到福州,人生地不熟,很不容易,所以想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已。”田大姐如此解釋道。
如今,面館開張一年有余,“熊飽包”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口碑也越傳越廣,平均每天至少要接待50位客人,不少網友都稱翁文雄的牛肉面為“勵志面”。
忙碌之余,翁文雄還開通了“台灣熊飽包”微博,並隔三岔五以“新故鄉”為主題,將隨手拍的福州街巷美景、內河風光、厝邊人家等照片上傳微博。有人問起原因,他說:“福州人情味很濃厚,我已經愛上了這里,並把福州當作了自己的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