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四屆海峽青年節

海交會牽線搭橋 讓更多台灣青年來福州創業(圖)

2016-05-16 16:17:05來源:福州日報

海交會牽線搭橋 讓更多台灣青年來福州創業(圖)

  台灣食品展區人氣高

海交會牽線搭橋 讓更多台灣青年來福州創業(圖)

  李儒欽在2013年海交會活動中。

  李儒欽/講述(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副會長)

  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整理

  一年一度的“5·18”活動即將拉開大幕。今年“5·18”我要忙兩件大事,一個是要幫助福州台灣創業創新創客基地招商,另一個是要落實“候鳥工作站”計劃,對接台灣小集市落戶兩個眾創空間。“5·18”海交會已成為對台招商的重要平台,想到會在那幾天結識很多新朋友,為台灣青年來福州創業牽線搭橋,我就有說不出的興奮。

  “5·18”經歷為創業積累大量人脈

  我第一次參加“5·18”活動是在2009年,當時是受台灣有關方面邀請,來福州考察。接著又在2010年、2011年、2013年參與這一活動。四次“5·18”經歷為我日後在福州的創業積累了大量人脈資源。

  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那次,那次我的身份與第一次不同,從純粹的考察嘉賓變成了參與其中。那年海交會展館有一個對台合作的食品機械展,我與另外兩家公司負責這個展的台灣地區招商。記得招商效果特別好,偌大的一個展館全部擺滿了。封口機、果糖機、刨冰機、炸雞排機……台灣知名的食品機械廠家悉數前來參展,新式高效的食品機械引起許多餐飲從業者的關注,參展商普遍反映參展有效果。看到自己招商有成果,我也很有成就感。

  4次“5·18”經歷,兩次參觀考察,兩次牽線招商,不僅讓我結識了兩岸許多創業青年,而且也和省市政府、市台辦、團市委等打上了交道,從不認識到熟識,一路走來,收獲了滿滿的友誼。

  成功創業得益於台灣食品走俏“5·18”

  其實我在福州的創業之路並不平坦,2008年以來六次創業五次失敗,最後一次成功的創業是做餐飲,2013年開業的“葉澀”法式創意餐飲連鎖扭轉了我創業屢戰屢敗的局面。兩年時間里,這一品牌的創意餐飲連鎖店在大陸開了22家。

  我為什麼會選擇做餐飲?是因為我看到台灣食品在海交會上一年比一年走俏。從最開始零散的台灣小吃進駐海交會,到2013年海交會正式舉辦台灣美食展,我看到福州市民對台灣食品的熱愛程度有增無減。特別要感謝三盛集團對海交會的贊助,支持優質台灣食品入館,那次幾乎台灣知名夜市的小吃都進來了,有新竹的米粉,還有基隆、台北的小吃等。很多市民邊品美食邊激動地說:“沒錯,我在台灣吃過,就是這個味!如果在福州也能經常吃到這麼好吃的台灣小吃,該有多好!”

  這次的台灣美食展對我觸動很大。2013年我就著手做餐飲,為了保持原汁原味,我不僅食材從台灣進口,連調料、包裝袋都從台灣進來。做了一段時間,市場反響非常好。現在“葉澀”法式創意餐飲連鎖仍是我經營的主業之一。隨著這一兩年大陸居民到台灣旅游越來越便捷,品嘗到正宗台灣餐飲的市民也越來越多,自然喜歡我們店口味的顧客也越來越多。

 

  借力“5·18”為台灣青年開辟創業空間

  我自己就是在“5·18”中成長起來的台灣創業青年,我深知海交會這個平台對於想創業的台灣青年有多麼重要。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下,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去年12月我獲評國務院授予的全國“雙創之星”稱號,我也因此成為首位台灣籍的全國“雙創之星”。現在我還是市青年創業促進會副會長、省青年創業促進會執行理事、市台胞投資企業協會台灣青年創業就業輔導小組總干事。我很喜歡自己的創業導師身份,我和創業青年們分享自己六次創業五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幫他們少走彎路,我覺得很有意義。現在我80%的精力在做創業導師,這是純公益的,算起來在我直接輔導下成功創業的大陸青年有500多人了,做互聯網+、農業、文創、餐飲、裝飾、商貿、投資,各行各業的都有。

  將多年積攢下來的人脈資源用起來,至今我已協助有關方面引來100多位有意在福州創業的台灣青年,包括再創業的在榕台商、台商二代以及從台灣新引進的創業青年。他們將入駐落戶於福州自貿片區的福州台灣創業創新創客基地,這是全省首個由台協會全力招商的台灣青年創業基地。同時我還協調優空間、索佳藝陶瓷為台灣創業青年提供免費辦公場所、免費住宿,希望我帶出來的500多位大陸創業青年能接過我的愛心火炬,當自己同行業台灣創業青年的創業導師,發揮“老鳥帶小鳥”作用,譜寫兩岸青年“手牽手,一起走”的創業友誼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