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四屆海峽青年節

深度閱讀中國近代變法圖強史 營員結合特長記錄尋訪船政之旅

2016-07-29 15:45:10來源:福州晚報

  ■本版稿件由記者林歡歡、陳堅、葉繁、鄢斌采寫

  洋務運動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呼聲,因為出現在兩岸歷史課本中,被榕台大學生新聞營的營員們銘記。福建水師、福建船政局、福建船政學堂都是那段歷史中最輝煌時期的產物,馬尾也由此成為中國海軍搖籃、中國航空業首創之地、中國近代科技教育發祥地。今年正值福建船政創辦150周年,昨日兩岸大學生來到馬尾,探尋海峽兩岸數代人的共同記憶。

  走近中國近代史活化石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船政在海峽兩岸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目前,海峽兩岸已有150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參與福建船政的研究,每年都有不少兩岸船政名傑和家族捐贈文物、史料,更有不少“老海軍”和船政家族從海峽兩岸多地組團來福州“尋根問祖”。福建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源地,被歷史學家譽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活化石”。馬尾第一站,兩岸大學生來到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船政文化博物館中大量珍貴的船政文物、歷史照片、圖表、壁雕以及各種仿真場景吸引著大學生們的目光,觀看船艦模型,閱讀“老海軍”留存的日記,深度了解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制造與馬尾的深厚關系,讓兩岸大學生強烈感受到近代船艦文化的魅力。

  “看船政學堂的章程,當年有兩門輔課或一門主課不及格者,即予以留級或退學。正是這種嚴謹的教學以及高淘汰率,讓船政學堂涌現了嚴復、詹天佑、鄧世昌、薩鎮冰等一大批優秀人才。”解說員介紹,航海專業第二屆全班有50人入學,畢業時僅存18人,史稱“十八學士”。來自台灣世新大學的塗鵬揚看了船政學堂當年的學籍資料後很感慨,這些嚴格的要求放在今天依然讓人瞠目結舌。

 

  兩岸大學生向海戰英烈致敬

  在莊嚴肅穆的昭忠祠內,兩岸大學生通過實物、照片、圖片,了解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兩場反侵略海戰,追思為保衛祖國海疆壯烈犧牲的烈士。有同學一遍又一遍閱讀兩個專室中展出馬江海戰和甲午海戰烈士照片與事跡簡介。有位同學說:“今天我記住了許壽山、黃季良、劉步蟾、林泰曾這些英雄的名字。”

  在馬江海戰、甲午海戰英烈牌位前,兩岸大學生向為國捐軀的英烈行三鞠躬禮。

  營員結合特長記錄船政之旅

  “兩岸文化傳承是兩岸年輕人共同的責任,我們想把參觀心得以團隊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既加深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又可成為營員們難忘的回憶。”陳超然就讀於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擅長手繪。他和來自台灣屏東大學愛好攝影的呂浩楷討論後,兩人決定結合組員的特長,通過攝影和手繪相結合的方式,記錄營員們昨日下午的馬尾船政文化之行。

  “慧心,你想試試開這艘船嗎?”在船政文化博物館第四層的船政輪機車間,兩人邀請來自台灣中正大學的方慧心掌舵擺拍,後期再通過陳超然的手繪加入氣勢磅礴的海戰背景圖,一方面使真實的營員肖像有了卡通式的獨特美感,另一方面將素描獨特的柔美線條體現出來。“除了這個海戰場面,我們還設計了港口和炮台兩個場景,手繪風格的歷時背景退去了黑白畫板的生硬和冰冷,更多顯現出繪畫藝術的生動與豐滿,我們想以一種獨特的形式記錄一段盪氣回腸的歷史。”

  此外,為紀念福建船政創辦150周年,馬尾區委宣傳部與本報聯合推出的海峽兩岸“致敬船政——大家齊來拍”攝影大賽已啟動,設日冠軍獎、周冠軍獎、月冠軍獎、最佳人氣獎和大賽獎,比賽受到眾多兩岸學子的關注,目前已收到近百張參賽作品。近日,主辦方將陸續評出學子的獲獎作品並刊登在《福州晚報》和本報官方微信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