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榕台新聞營圓滿落幕 兩岸營員們收獲滿滿
2016-08-01 15:44:57來源:福州晚報
兩岸營員依依不舍揮手告別
福州晚報7月30日訊(記者 林歡歡/文 楊勇/攝)“就送到這里吧,我們約好一定要再見面!”歷時5天的第七屆榕台大學生新聞營昨天下午圓滿閉營。在完成行程最後一站探訪林則徐紀念館之後,昨天下午,來自台灣政治大學、成功大學、中正大學等16所高校的台灣學子,在長樂機場與大陸學子相擁告別。
探訪林則徐館
榕台之旅更圓滿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保台建台的沈葆楨,這些從福州三坊七巷走出去的名人,他們的事跡在台灣也廣為流傳。”雖然下午要趕飛機,但是吳曉瑋等台灣同學提出將新聞營最後一站定在林則徐紀念館。
昨日上午,兩岸學子來到紀念館,來自福州的營員向台灣營員講述福州人對林則徐的敬仰與愛戴。營員們一邊參觀一邊聽講解員講述林則徐生平事跡,還在御碑亭仔細閱讀“聖旨”“御賜祭”“御制碑”等碑文。
“紀念館內的文物、圖片和文字,讓我了解了林公光輝的一生,很震撼。”台灣學生洪秉洋感觸頗多,他認為兩岸學子應當記住林公那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名言。
五日穿行福州
營員收獲滿滿
幾天來,兩岸營員們馬不停蹄地穿行福州城區和閩侯、長樂,都說收獲很大。他們訪問了唐宋元明清五大始發港、建設中的兩岸青年交流營地、充滿神秘的曇石山博物館、新鮮有趣的鐵藝加工基地、精品薈萃的上街根雕城、朝氣蓬勃的創之源文化產業園、聞名於世的金魚科研與養殖中心、古色古香的福建民俗博物館以及馬尾船政系列古跡、三坊七巷等。他們還參與創立了兩岸大學生共辦的首個“兩岸大學生工藝美術創業基地”,共同完成一件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根雕作品,共同制作一盞祝願兩岸明天會更好的“兩岸青春同心燈”。
營員們白天或上課或采訪,晚上趕寫新聞稿件,雖然辛苦但卻品嘗到不一樣的“甜”。台灣世新大學新聞研究生塗鵬揚告訴記者:“其實,愛好歷史的台灣年輕人都知道兩岸同宗同源,這次兩岸學生同吃同住同行同采訪,開展豐富多彩的新聞實踐,更重要的是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對共同歷史、相同文化的認知,收獲很大。”塗鵬揚還有一項收獲,他的攝影作品獲得“我看福州——兩岸大學生攝影大賽”首季賽唯一金獎。
道不盡難舍情
約定好再相聚
相機不停閃光,一次又一次緊緊相擁。昨日在長樂機場,兩岸營員難舍難分,營員們不時泛出淚光,耳邊聽到最多的就是“我一定會再回來”。機場一角,台灣政治大學的劉芸先與重慶理工大學的李佩佩緊緊擁抱,泣不成聲,5天的朝夕相處,讓這兩個女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劉芸先告訴記者,為了與小姐妹保持長期聯系,她們互相留下家庭地址、電話、微信及電子郵箱等聯系方式。
雖然幾位兄弟姐妹已經約好10月份再相聚,約好離別不哭,但是看著丁佩琳、陳佳美等人的離去背影,福建師范大學的林紹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她說:“我們之間有太多的共同話題,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很喜歡福州這座城市,希望多舉行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希望以後可以常來。我們很希望能在8月13日開幕的第四屆海峽青年節上相遇。”
在營員們依依惜別和相約再見聲中,第七屆榕台大學生新聞營畫上圓滿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