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 金點子征集活動持續火熱
2016-08-04 11:29:30來源:福州晚報
福州晚報8月4日訊(記者 林歡歡) 兩岸青年共建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金點子征集活動只剩一周了!8月10日,本報將把所有收集到的金點子送達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邀請兩岸專家進行評價,入選的“金點子”不僅可以獲得獎勵,還將在福州海峽青年交流營地建設中發揮作用。
熱議:
台灣小吃
可在大陸“小題大做”
為更好發揮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的作用,福州晚報與台灣文化中國論壇社、台灣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攜手,推出共建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活動,邀兩岸青年為建設、使用和營運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貢獻金點子。8月13日上午各獎項揭曉,下午將在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舉行金點子分享會。征集活動自啟動以來就收到了很多熱議,兩岸青年了解活動之後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截至昨晚,本報已收到企劃書、建議書等多種“金點子”100多條,而金點子中涉及最多的話題竟然是:美食。
大腸包小腸、蚵仔煎、甜不辣、貢丸……光是聽到這些台灣小吃的名字,就已讓人垂涎欲滴。來自台灣高雄餐旅大學的陳佳美提議,伴隨著兩岸交流熱絡而“飛”過海峽的台灣小吃,也應該出現在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內,並保持台灣的“原汁原味”。“美食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種載體,除了讓台灣營員吃上可口的家鄉菜,我希望以此架構一座橋梁,向大陸同胞奉獻台灣蘊藏在每一道小吃中的智慧、創意、文化。”福州大學的陳雯璇在建議中寫道:“去過台灣的人都忘不了台灣夜市的美食,我建議可以邀請兩岸名廚開課,指導營員們兩岸代表性菜肴的做法。”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的李祥欽在建議中表示,台灣小吃形式精美,價格低廉,淳朴親切,蘊含其中的台灣民間飲食文化令人感嘆。李祥欽認為可以在交流營地內設置兩岸特色美食的課程,讓兩岸青年通過學習各地特色菜,了解兩岸的飲食習慣,從而加深對兩岸傳統文化的了解。
創意:
吉祥物
可以是一只大象
小到游樂公園,大到國際賽事,吉祥物都受人歡迎。在這次征集活動中,來自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2014級廣播電視學的張長征提議,可以設計一個屬於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的吉祥物,她建議,吉祥物的原型可以是一只大象。她說:“我給這只原型為大象的吉祥物取名為‘茉茉’。說到‘茉’,大家都會想起福州市的市花——茉莉花,吉祥物取名‘茉’一方面是因為營地地點設在福州,另一方面寓意著兩岸青年的友誼像茉莉花一樣芳香濃郁。”張長征在尋找吉祥物原型的過程中做了不少功課,她發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象”與“祥”諧音,有著吉祥如意的意思。大象自古也有著“吉象送財”的意思,其步伐穩健,寓意著福州海峽交流體驗營地將持續發展。
她認為大象藍色的皮膚象征著海洋,就像福建與台灣之間的台灣海峽。她說:“我曾經學過廣告學,我覺得吉祥物要有利於推廣。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可以成為一個品牌,品牌就需要宣傳,吉祥物容易被人記住,宣傳方式較為獨特。近年來,兩岸交流活動日益增加,如果我們設計的吉祥物可以以LOGO、明信片、布偶、書簽等形式出現在以後所有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中,一定可以讓兩岸活動獲得更深遠的影響,實現傳承,甚至創造商業價值。如果我的建議被采納,我希望設計者能在大象的脖子和手上戴上茉莉花花環和手鏈,這也能展示我們對四方來客獻出花環的禮儀。”
還剩7天了,趕緊跟我們聯系吧!參賽者可通過郵寄方式投稿,地址:福州市鼓樓區小柳路85號福州晚報文化部,讀者也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投稿,郵箱為fzwbw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