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福州 回憶永存——海峽兩岸高校學子眼中的有福之州
2016-08-22 10:26:46來源:福州日報
■本版文字由記者張鐵國整理圖片由記者鄭帥、市人社局提供
編者按:
6月底,由市人社局組織的第三屆海峽兩岸博士(碩士)研究生來榕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台灣大學等兩岸高校的122名學子來到福州,進行為期1個多月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子們在福耀集團、新大陸集團、市經信委、閩江學院等我市近百家企事業單位和市屬高校協助完成課題攻關、項目建設等,為我市建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福州在學子們眼中是一個怎樣的城市?他們的福州之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本版摘登部分學子的社會實踐體會文章,讓我們一起感受高校學子的“福州情結”,從他們筆下領略不一樣的有福之州。
榕樹精神,我做人做事的標尺
封宇,男,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生實習單位:福州日報社
福州別稱榕城,榕樹乃福州的市樹。城里無處不在的榕樹,不僅為有福之州點綴綠色、帶來清爽、增添美感,更以其身上浸透出的“榕樹精神”,影響著人們的精神品格,鼓舞著人們自強向上。
榕樹見縫插針,隨處可生,種子一落地就會生根發芽,氣須一旦垂地就會入土成枝,不計較環境,不選擇條件,頑強的生命力令人折服。我們要踐行榕樹這種落地生根、生命如炬的頑強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盯緊目標不懈怠,知難而進,愈挫愈奮,鍥而不舍,矢志不渝。
榕樹枝干舉天,傲然挺立,展現出直入雲霄的高度追求,詮釋著舍我其誰的奮進之心。我們要踐行榕樹這種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志存高遠,拒絕平庸,凡事堅持高標准、高要求,追求卓越,勇爭一流,做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榕樹盤根錯節,枝干交織,正是這種同根共生、一脈相連的強大凝聚力,成就了“獨木亦能成林”的自然界佳話。我們要踐行榕樹這種眾志成城、合力支撐的團結精神,齊心協力,攜手奮進,在精誠合作中干出成績,在同舟共濟中共圖大業。
榕樹樹冠如蓋,垂蔭滿地,默默抗擊酷暑、遮風擋雨、怡人滋物。我們要踐行榕樹這種庇蔭眾生、厚德載物的奉獻精神,以事業、工作為重,努力多盡責任、多點擔當、多作貢獻。
實踐雖然只有短短1個月,但福州之行已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榕樹精神將成為我做人做事的激勵和標尺。感謝福州,希望福州的明天更好!
期待榕城再聚首
王佳星,男,清華大學熱能系博士生實習單位: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我所在的實習單位是雪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制冷設備為核心業務的民營公司,生產的螺杆壓縮機已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去年社會實踐期間,清華大學核研院的曲新鶴師姐為公司編寫了一款制冷循環熱力學計算軟件的前期算法。此次我來雪人公司實踐,公司希望我能為現有的軟件提供更多算法。當然我是幸運的,首先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比較擅長,我是燃燒專業出身,對處理天然氣等混合物的熱力學過程有一定經驗;其次,曲師姐的出色工作給公司留下深刻的印象,雪人公司的技術人員對我們的實習工作非常支持,公司專門安排機械工程師為我詳細講解壓縮機的運行狀況以及設計要點,並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和我們一起討論程序開發工作。在六周的時間內,經過反復調試和修改,我們成功編寫了混合氣壓縮過程熱物性計算程序,可以適用於公司所有的壓縮機運行方式。這個算法可以進一步整合雪人公司目前的軟件,有助於公司業務范圍的拓展。
短暫的實習即將結束,臨別卻有諸多不舍。對自己,對這里認識的朋友和同事,對福州的未來,我都有更多的期待:期待著自己留下的成果能夠幫助公司開拓新的方向;期待著有一天,能夠和現在的同學同事再聚榕城,繼續在福州展現才華,為福州的建設添磚加瓦。
為了更好地回來
李慧宏,女,北京師范大學世界史專業碩士生掛職單位:馬尾區委辦
“在外求學,是為了更好地回來”這一信念在我經歷了福州掛職實踐後更加堅定。
畢業後,我想回到家鄉福州,不僅僅因為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不僅僅因為這里天藍水清、綠蔭滿城;不僅僅因為這里始終領風氣之先、承擔著國家賦予的重大使命,更因為這里是我的魂牽之地、心安之處。
海風吹拂著如今的馬尾新城,水晶玻璃房中深藏著“夢想”和“智造”,燈火明滅的都市風情、棧道綠地都為這座千年古港披上了現代化的盛裝。掛職半個月,我就對政府部門的工作和黨委運轉機制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學習中我深入了解福建、福州的發展實況,逐步找准工作定位;我看到了過去一年里福州聚焦改革重點、狠抓任務落實,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的“真抓實干”。7月20日,恰逢馬尾區第九次黨代會召開,我有幸參與,深切感受到過去5年來馬尾區“先試先行”取得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成就,同時也期待著未來5年全區黨員干部都能擔當先導使命,開拓創新,建設更高品質更具活力的現代化新馬尾。在區委辦召開黨代會經驗總結會時,我感動於黨員“集體高於個人”的默默奉獻、“兩學一做”的貫徹實踐和全體班子上下一心、自檢自查的精神風貌。參觀福清新城和平潭實驗區時,我看見了在“五區疊加”戰略下,“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已屹立在祖國東南隅。
於是,我更加希望畢業後能回到家鄉,為新福建的建設和兩岸的發展貢獻一份閩籍學子的應盡之力。
摯友之心 待我如親
鄭安利,女,台灣新竹清華大學碩士生實習單位: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曾有人說過,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有緣分難求。在榕近2個月的實踐,轉眼間已悄然過去。未到別離時,卻已開始不舍。
到東南汽車報到的情景猶在昨日,作為第一個到公司報到的實習生,偶然地認識了幾名同一天報到的新進員工。雖然我只是個小實習生,但他們很樂意與我交流,當我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主動伸出援手,以摯友的心待我,讓初來福州的我特別有親切感。
在社會實踐中,我真真切切地融入到東南汽車這個大家庭。從陌生到熟悉,從忐忑到安心,唯一不變的是暖心的關懷。雖然論年紀來說,應該是由我來照顧公司里的弟弟妹妹們(新員工),但反而是我這個姐姐,被大家照顧得無微不至。尤其是招聘組中負責管理實習生的專員對我更是照顧,對於這一切,我很感恩!
在東南汽車品牌企劃組的每一天,我都過得很充實。中午用餐加上休息時間只有短短45分鍾,每個人都為了公司的未來拼命地努力著。東南汽車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挺立20余年,坐擁一片汽車城,我想其穩定發展的關鍵在於落實了企業的四大核心價值:人本、誠信、創新、品質。這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見證福州人的生活方式
吳東林,男,台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碩士生實習單位:福建海峽銀行
福州人對外來交流的人們非常友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福州的城市精神。實習時,同事前輩對我非常愛護,時常關心我們的日常生活,教導我們在這里食衣住行的眾多經驗。福州夏季午休時間長,我們或盡情享用午餐,或午睡,大家常常趁中午時間天南地北地聊天,各種話題十分有趣,完全沒有顧慮地開懷暢談。
來福州實習,讓我對大陸同胞的生活、工作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跟大多數台灣人一樣,來到大陸最深的感受就是這里領先的互聯網技術。各種互聯網App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連。互聯網企業擁有精准的洞察力,直接對接普通民眾最真實的需求,因此電商網購在大陸發展得非常迅猛,較好地為人們提供了各種生活便利。網購外賣與通訊軟件,如淘寶、京東、美團、餓了麼、微信、支付寶等風行大陸,市民的食衣住行、娛樂生活已離不開互聯網,手機通信成為每個現代人的生活重心,這是台灣目前還遠遠不及的。
最後我想用幾個字來表達我此行的感受:閩台文化,本屬一家。福州之情,有容乃大。海峽合作,共創前程。實習恩情,回憶永存。
感悟拾貝
●感受一個城市,認識一群朋友,足以不負韶華。——王佳星,男,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博士生●不忘初心,心懷感恩,收獲成長,這是我在榕城實踐時光的最佳描述。——李戈,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我就這樣來到你的世界里,讓給我驚喜,情不自已。——淮賽男,女,清華大學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博士生
●我想,未來的某個日子,我依然會記得第一次看到夜晚的閩江時,那被驚艷到的瞬間。——樊玲,女,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在福州市台辦的每一天都在體驗著、工作著、充實著、進步著。——陳超逸,男,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所碩士生
●在福州市台辦實踐的這些天,我不僅感受到福州濃厚的人文氣息,還欣賞到榕城迷人的自然風光,更幸運的是結識了許多熱情的福州人。——蔣四偉,男,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在羅源縣鳳山鎮掛職的經歷讓我收獲良多。基層不愧是鍛煉人、考驗人、促進人的好地方。基層工作者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是民生的雨花石,也是民意的豐碑。——姜曉群,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生
●來“虎糾”的第一天我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如風歲月,如水年華,我想和你慢慢變老!——周巍衛,男,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魅力榕城我故鄉,有福之人至福州,掛職鍛煉長本領,願與榕城再相約。
——簡燕平,女,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
●無負今夏榕城之約,無負三山之鐵骨錚錚,閩水之魂牽夢縈,無負工作生活點點滴滴!——馮偉,男,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碩士生
●在福州實習的日子里,我體驗到了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風土民情,如此的不同卻又似曾相識。——林舜禾,男,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生
●很高興也很幸運能來福州實習,體驗到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品嘗各種小吃美食。能在短時間內適應這里的生活,真的要感謝福州市政府有關人員的貼心細心。——顏松柏,男,台灣慈濟大學傳播學系本科生
●來到樂活本道信息公司,感受到同事之間毫無隔閡且滿滿的人情味,在這里,每一個人都是彼此的朋友。——卓亞萱,女,台灣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