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

閩王王審知信俗:德聲傳千年 兩岸共祭祀

2018-03-26 08:26:03來源:福州新聞網

閩王王審知信俗:德聲傳千年 兩岸共祭祀

  位於新店蓮花山上的王審知塑像與紀念館等。

  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文 張旭陽/攝

  每年4月,海內外成千上萬的王氏宗親都會以閩王祠、閩王墓、閩王紀念館為主要場所,共祭閩王王審知,祈福求安。

  閩王王審知信俗文化歷史悠久,包括春秋兩祭和出游巡安等,影響甚廣,已成為具有特殊文化內涵的信俗。2017年該信俗被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信俗源於“迎春牛”

  “若要追溯信俗根源,要從千年前的迎春牛說起。”上個月,閩王三十七世孫、福州市晉安閩台王審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知德,帶著記者來到鼓樓區慶城路的閩王祠。據他介紹,閩王王審知信俗歷來皆為官民共祭,主要是頌揚他德政惠民、護統拒獨的歷史功績。

  王審知是河南人,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入閩。主政八閩30年間,王審知使福建告別“蠻荒海隅”,成為“海濱鄒魯”。去世後,閩王故居立廟,後改為“忠懿王祠”,宋太祖賜匾“八閩人祖”。

  據史志記載,後人為紀念閩王王審知開疆拓土、勸課農桑,在閩王廟里立“乞土勝地碑”。後繼官員繼承王審知遺志,繼續發展農業,於每年立春率百姓祭祀閩王,在碑前乞取泥土捏制春牛抬著四處游行,發動百姓春耕。之後“迎春牛”相沿成俗,進而發展到如今護閩王金身(神像)繞境巡安祈福、踩街會香的民俗文化。如今閩王祠牆角的“乞土勝地碑”字跡仍清晰可見。

  “每一年的4月18日前後,閩王祠以及新店蓮花山閩王墓、閩王紀念館都非常熱鬧,來自閩台和海外的王氏宗親等都會來春祭。”王知德介紹,閩王王審知信俗文化早已延伸至八閩大地,並被傳播到港澳台及東南亞、日本等地。福州作為閩王建都所在地,吸引著四方信徒,年復一年前來瞻仰、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