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閩台青少年科技教育論壇在福清科技館舉辦
2018-03-26 08:28:50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3月24日訊(記者 邱陵)青少年科技教育如何打好“創意牌”?學校和教育部門該怎樣鼓足科技氛圍?教師的科技創新素養如何提升?24日上午,作為第33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配套活動之一,2018年閩台青少年科技教育論壇在福清市科技館舉辦,兩岸教育界人士就此展開探討。
“青少年通過動手實踐,將基於記憶理解的淺層學習提升到深度學習階段,教師作為橋梁,可引導學生掌握分析、評價和綜合能力。”格致中學鼓山校區科技輔導員鄭健如是說。
鄭健是一名物理教師,兼任科技輔導員,他已連續第五年參加該項賽事。他指導的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多次獲得福建省二等獎,他自己擔任科技輔導員的創新成果項目“安倍力實驗器改進”在2017年奪得全國一等獎。今年,他帶來的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項目是“信息技術融合幾何光學實驗器”,在現場展示時頗受關注。
在鄭健看來,科技教育可以彌補學生實踐課堂的空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並通過賽事平台進行展示,有利於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制度保障也是科技教育的重要一環。福清城關小學科技輔導員王宇介紹,該校是全國課題實驗學校,歷來重視營造校園的科技氛圍,在福州市科技創新活動小學組總成績上保持“十五連冠”,2017年還獲得第七屆科技影像節全國一等獎。“學校出台了許多制度,明確規定要把科技創新的教學成績作為教師上崗、評優、聘任、晉升職務的必備條件,每個班級每學期都要開展小制作、小發明,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勤於動手。”
今年,福清城關小學帶來“3D打印進校園”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展示。王宇說,3D打印近年來成為科技界關注的熱點,學校與相關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合作,將科技人才引入校園,從教師輔導、培訓入手,進而組織開展科技社團活動,調動了青少年探索前沿科技的積極性。
本屆賽事,金門、馬祖和台北共有6項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和指導老師參加,其中台北項目是首次參加福建省創新大賽。“通過比賽交流,能明顯感覺創新成果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作品的穩定性也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不再停留於概念,服務於生產、生活的應用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來自台灣金門縣教育部門社會教育科的楊恭墉表示,創意創新成為競爭主體的時代已經到來,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巧思和創意,激發他們溝通、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青少年從“想”向“做”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