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

“兩馬”祖父們的望鄉情

2018-04-08 15:02:58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4月6日電 題:“兩馬”祖父們的望鄉情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1.jpg

  4月5日,馬祖參訪團在福州琅岐陳氏祠堂謁拜祖先。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宋代以降,河南固始縣陳氏先祖入閩後,沿著閩江生息播衍。去得遠的,過了台灣海峽,去到了馬祖、台灣。琅岐金砂蘭坑上厝房主脈則長棲在福州馬尾琅岐。

  4月6日,馬祖高中前校長陳善茂和福州馬尾琅岐島勞團村村支書陳光在陳氏祖祠前把手話別。此行,陳善茂帶了78名族人到琅岐祭拜先祖,這是近70年來,馬祖陳氏宗親第一次大規模回鄉祭祖。

  上世紀40年代末,陳善茂還只得4、5歲大。他的媽媽時常帶他往返馬祖馬尾兩地,相隔18海里的一段海峽,祖母在馬尾守家,祖父在馬祖經商。

  同一時期,福州琅岐島勞團村村支書陳光的祖父,同為金砂人,也是跑兩馬航線的小生意人,他把福州的茶葉布匹帶出去,把台灣的白糖運回來。

  1949年,國民黨軍隊退駐台澎金馬,馬祖成為海峽兩岸隔海對峙最前線。風雲突變,兩岸阻絕。年幼的陳善茂尚不能理解為何再難見慈愛的祖母,而陳光祖父則自揣,患有肺病的兒子在琅岐失去父蔭,此一別應是生死斷離。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告台灣同胞書》,兩岸悄然冰融。但當時台灣仍處於“戒嚴”,馬祖地區仍受嚴控。

  陳善茂祖父思鄉心切,渡海而來,與琅岐的親妹妹在漁船上相見。祖父湊出2萬美金,支援妹妹生活,“沒有比這更能表達愧疚和愛了。”陳善茂回憶說。

  陳光的祖父則輾轉從旅居美國的宗親處得知,兒子非但沒有夭折,還開枝散葉,有了不少家人。“祖父得知自己竟然不是孓然一身,又狂喜又懊惱,自責沒有賺到更多錢給兒子。”

  1987年,年已七旬的陳光祖父作為最早登陸探親的一批台胞,回到琅岐祖屋。一住八年,直至病逝。

  陳善茂的祖父卻沒那麼幸運。台胞證已經辦妥,祖父卻一病在床。琅岐姑姑不久也辭世而去,兄妹海上一別,再會無期。

  陳善茂說,曾經作為軍事戰地實施戰地政務的馬祖,因為海域管控,漁民早已流離失所。從善字輩起,馬祖已經少有真正意義的漁民了。

  不過,“兩馬”間正搭建新的聯結。在距離馬祖僅18海里的琅岐島南兜村,新建的閩江馬尾對台綜合客運碼頭正拔地而起,規劃年貨運通過能力達25.2萬噸,年旅客通過能力約56萬人次。

  業主代表、福州開放區水利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鴻炫說,客運碼頭預計今年年底將試運營,2019年中旬預計投入使用。“將對兩馬小額貿易、傳統的水產運輸、旅游業融合起到積極作用。”

  陳善茂覺得自己老了,留在馬祖的年輕人又越來越少,他“心越來越急”,一定要帶上老中青三代族人到琅岐認路。他與陳光相約,馬尾對台碼頭通航後,一定常來常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