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

兩名台灣大學生暢談在榕實習體驗

2018-05-02 09:18:16來源:福州日報

1.jpg

  余龍指導陳姿攸完成設計。宋孟瑤 攝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阮冠達 記者 林洪相 實習生 葉欣童

  29日,從台灣到福州實習的大學生陳姿攸和包東曉,開心地迎來了大陸的“五一”小長假。

  “來了兩個月,終於有時間好好熟悉一下美麗的榕城了。”陳姿攸說。

  今年3月,我省首個台灣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在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來自台灣東南科技大學的陳姿攸和包東曉,成為首批實習生,開始了為期4個月的大陸實習之旅。

  如今,實習時間過半,他們在福州過得如何,有怎樣的“實習心得”?記者進行了探訪。

  “福州各方面都挺不錯”

  紅燒肉、青菜、煎魚……在中建海峽的食堂里,端著一份工作餐,陳姿攸同其他員工一樣吃得很開心。“剛開始很擔心能不能習慣這邊的食物,不過來了之後就發現沒有必要擔心。”陳姿攸說,“口味沒有什麼差別。”

  “沒想到福州各方面都挺不錯。”來之前,包東曉基本不了解福州,來之後才發現,“無論是中心城區還是馬尾,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交通、購物、生活環境都很完善”。

  “我們的學生很多不愛離開台灣,包括姿攸也是第一次這麼長時間待在大陸。”27日,前來調研兩名學生實習情況的台灣東南科技大學教師張雅銘表示,以往,學校安排的實習地以東南亞為主,這是首次安排學生到大陸公司實習。

  “我們已經來了兩次大陸,這邊的發展態勢,只有自己親眼目睹才能感受和體會。”張雅銘表示,這里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都令人放心,中建海峽的專業性也非常值得學習借鑒。

  張雅銘說,之前學生在東南亞地區的實習,所涉及的行業多為低端服務業,在專業性較強的高端企業實習正是校方所急需的。“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將好好總結經驗,希望今後能向大陸派出更多的學生,進入更多的行業,在更多的領域內合作。”談到實習基地的未來,他充滿了信心。

  “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大樣圖、梁位、整型材圖、埋件圖……”向老師匯報起在大陸學到的東西,陳姿攸可謂如數家珍。學習室內設計專業的她,跟著中建海峽幕牆設計所所長余龍實習。這兩個月,她在努力消化師傅“丟”過來的各種圖紙類型,協助同事完成設計。陳姿攸表示,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學企業管理專業的包東曉被安排在中建海峽總承包公司黨群工作部實習。剛開始時,由於缺乏經驗,包東曉根本無法找到自己所需的表格,多虧在旁指導的人力主管張麗妹將自己常用的處理模塊分享給他,日常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

  “希望你們不單單學到一些具體的專業知識,也能感受到兩岸在組織架構、工作思維方面的差異,進行融會貫通。”聽完兩名學生的成果匯報,張雅銘現場指導。

  張雅銘說,台灣公司在架構與人才培養上更注重全才,公司內往往只有幾個大部門,要求設計師掌握更為全面的知識;而大陸不少建築公司都有完備的分工體系,建築、結構、裝飾各司其職,要求設計師更加精而專。“組織上的完整度,以及系統上的工作合作狀況,都是值得帶回去好好學習的經驗。”

  願意回實習單位工作

  從台灣到大陸,會不會感到不適應?

  陳姿攸表示:“現在的手機可以實時轉換簡繁體,而且同事們也基本看得懂繁體字。所以無論是要閱讀大陸的文章,還是同事們要看我的報告,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熱愛運動的包東曉則加入了公司球隊,在球場上與同事們“打成一片”;不久前在馬尾實驗小學舉辦的“小小夢想”公益計劃活動中,也出現了他的身影。“公益就是要走到哪做到哪。”包東曉表示,雖然自己兩個月後便要離開,但希望能夠以自己的方式為美麗福州建設出一份力。

  “能夠較快地融入實習地,是實習成功的重要因素。”張雅銘表示,願意主動適應新環境,將是校方未來招募赴大陸實習生的必要條件。

  目前,台灣東南科技大學的第二批兩名實習生已遴選完畢。校方透露,這兩名實習生雖然在成績上不算拔尖,但用心而細致的准備工作,讓他們脫穎而出。

  在剩下的兩個月實習期里,陳姿攸將在中建海峽導師的幫助下探索工程流程,嘗試自己獨立完成工作;包東曉也在嘗試著從系統上融合導師所提供模塊的優點,探索自己的工作模式。

  兩人均表示,實習結束後,如果有機會,很願意再次回到中建海峽來工作。“這是一個讓人心潮澎湃的地方。”包東曉說,“既能給我無限的活力,也能給我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