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

楊哲安:平潭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2018-05-15 09:04:19來源:福建日報

  他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引進的首批台灣專才之一,參與了企業債發行、金融項目落地、特色金融政策制定等一系列融資與引智工作。近日,他成為首批台籍“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之一

1.jpg

  楊哲安在平潭參加國際自行車賽。(資料圖片)

  參與頂層設計

  近幾年,以“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游島”建設為契機,平潭頻頻出台金融優惠政策,金融產業實現從無到有、漸成規模的可喜變化。身為平潭綜合實驗區金融辦副主任,許多頂層設計的出爐,楊哲安都參與其中。

  近段時間,平潭正在推進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政策試點。“與此前列為QFLP政策試點城市的北京、上海等不同,平潭針對港澳台投資者制定了較低的准入條件。比如,我們對注冊資本的要求僅600萬美元,而其他試點城市至少要1億美元。”楊哲安說,平潭參考了台灣風投機構注冊標准,力求做到嵐台標准一樣,讓更多台企可以進入平潭參與“中國制造2025”行動等項目,這也將助力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

  來自台灣高雄的楊哲安是金融學博士。“2009年,我在台灣中山大學讀碩士期間,到廈門大學當交換生,那時就對大陸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印象深刻。”碩士畢業後,楊哲安選擇留在廈門工作,並進入弘信集團,負責風險投資。其間,讓他最有成就感的是,他和同事完成了夏新電子的破產重組業務。

  2011年,楊哲安考進廈門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學位。在參與一項關於福州構建兩岸金融服務中心的調研課題時,楊哲安第一次踏上了平潭這片土地。“不可否認,平潭的起點並不高,但是建設力度很大,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的理念非常好,這點吸引了我。”

  2013年3月,通過考試,楊哲安以台灣專才的身份被聘為當時的平潭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負責資產管理。當時,他主導發行了一只15億元的企業債,這只企業債在我省首次采用“債貸結合”的方式發行,將企業債券的發行與貸款結合起來,使還款更有保障。在此次資本運作後,平潭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資產迅速壯大,不久便成立了平潭交通投資集團。

  讓台灣專才發揮專才,共同建設兩岸共同家園,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先行先試舉措的一大亮點。2015年8月,平潭籌建金融辦,負責實驗區金融管理工作,楊哲安被抽調過去。

  與北、上、廣、深等城市相比,平潭在傳統金融業方面不占優勢,但發展互聯網金融、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新興金融產業,同樣可以起到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的槓杆作用,為平潭注入金融活水。為此,楊哲安積極參與相關政策的頂層設計。平潭先後出台了打造兩岸特色金融集聚區的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金融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覆蓋上市融資、基金支持、貼息補助等方面的一系列金融產業支持政策,讓產業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截至今年一季度,平潭綜合實驗區金融及類金融企業從三年前的126家,猛增至現在的1800多家。

  忙碌著快樂著

  在平潭,經常會有前來投資、創業的台商、台青尋求楊哲安的幫助。

  台資企業台達電子入駐平潭台灣創業園前,業務代表鄧媛就找到了楊哲安。楊哲安向她詳細介紹了園區的建設情況、平潭的特殊優惠政策等。最終,台達電子成為入駐平潭台灣創業園的首個項目。

  平潭·台灣商品免稅市場、台灣創業園等就業創業平台的建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胞台青。楊哲安還聯合平潭有關部門舉行在嵐台胞台青座談會,了解台胞台青的創業情況和需求。“我在政府部門工作,對項目、政策更加了解,又是台灣人,會用台灣人的眼光來看平潭的發展,所以,他們希望征求我的意見。”楊哲安說,這幾年他接待了不少台商台青,感覺自己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但這種工作狀態讓他特別充實。

  如果說忙碌是楊哲安在金融辦的工作狀態,那麼開心則是楊哲安在金融辦的工作心情。這個最初只有8人,到如今已有20多人的“大家庭”,除了在工作上互相扶持之外,業余時間大家經常會一起運動、出游等。

  去年,金融辦迎來了另一位台灣專才朱震天,對這位老鄉,楊哲安格外用心“傳幫帶”。楊哲安舉例說,在與大陸企業打交道時,常常談到“市盈率”這個專業術語,其實它在台灣被稱作“本益比”。為了讓朱震天更快地融入工作,楊哲安常帶著他拜訪客商,協助他處理文書。

  在楊哲安看來,兩岸同胞攜手建設共同家園,就要讓更多台灣人參與平潭的發展,讓更多台商、創業台青、台灣人才了解平潭、認可平潭,一起打拼、一起分享。

  對於此次成為首批台籍“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之一,楊哲安既意外又開心。意外的是,“31條惠台措施”出台不久,關於台胞可享受榮譽稱號的政策就落實了,這讓他對台胞在大陸更美好的生活充滿期待;開心的是,這份榮譽對他來說,是一種認可、一種激勵。

  融入當地 樂在其中

  踏實工作、快樂生活,是楊哲安追求的狀態。

  “五一”期間,楊哲安的微信朋友圈,又曬起了平潭美景——這一次,他到流水鎮磹水村參加風動藝術節。“夏天的平潭真是美翻了,路上小花開,天空非常藍,空氣好清新,溫度最適合。”楊哲安在朋友圈曬出一組照片,笑得燦爛極了。

  這幾年,楊哲安的足跡遍布嵐島,不僅參加了許多兩岸民間交流活動,感受了秀美風光,還見證了平潭日新月異的變化。

  熱愛運動的他加入了平潭遠足隊,先後參與環三十六角湖、徒步君山、徒步環島路等活動,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他結交了許多好友,參加無人島露營、壇南灣燒烤等,融入當地新生活。

  他還加入了平潭游泳協會,參加過馬拉松比賽、橫渡海壇海峽比賽、自行車賽等,與來自家鄉的選手暢聊、分享對平潭的感受。“在這些活動中,我真切感受到實驗區的變化和對台交流的擴大。”楊哲安說。

  2015年9月,楊哲安應邀到北京,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盛大閱兵。經歷過這場盛世大典後,他更清楚自己應該在平潭這個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里做些什麼。同年11月,楊哲安收獲了自己的愛情。“我妻子是寧德人,我們在廈門認識,目前她與我一起在平潭生活。”楊哲安說,今年夫妻倆還計劃添丁,今後要在平潭落地生根。

  “我和妻子的結合,就是共同家園的縮影。”楊哲安說,如今平潭對台交流逐步擴大,“嵐台一日生活圈”已經形成,讓他有了“人在平潭,如處台灣”之感。(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