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台創園:精耕特優 以質取勝
2018-07-06 11:00:00來源:福建日報
福清是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縣,歷經19年發展,台灣精致農業正帶動當地農產業向品種優、效益好、市場活的方向邁進。
台農的“秘籍”
“你看,柸材的樹冠部位勢太強,就無法表現柏樹的蒼勁特質,我們要把它往下壓一壓,塑造出‘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感覺。”在福清台創園內的玉山文創農業有限公司,台灣盆景大師李仲鴻正帶著徒弟進行真柏制作。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從台灣到這里,對真柏的種植、制作等進行技術指導。
“真柏是台灣的特有樹種,枝干較柔韌、好塑形,且耐寒耐旱易於種植,是非常好的盆景和庭院樹。”李仲鴻告訴記者,真柏在台灣的培養和制作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6年,玉山文創成功將真柏引種到福清台創園。
作為一家兩岸合資公司,玉山公司的負責人王艷紅表示,除了引進台灣真柏,他們最看重台灣盆景大師帶來的獨門手藝。隨著大陸市場對庭院樹種及工藝的需求日增,類似真柏這樣的台灣名優品種越來越受歡迎。
在世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富貴紅紅心火龍果比普通品種早一個月就開了花。負責人林世明的秘籍就在於他從台灣引進的植物燈技術,利用燈照控制花期,一年能比普通種植的火龍果多結兩到三批果,每畝至少增收5000元。林世明引種成功後,福清當地很多農民都來取經,而他也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大家。
台創園副主任葉永桐介紹,福清台創園的特色就是引進台灣新品種,發展精致農業。截至目前,全市共引進台灣農業新優品種570多種,累計種植推廣面積8.8萬畝,帶動60多家企業和3.8萬農戶發展現代農業。此外,福清台創園還從台灣引進先進技術80多項、先進機械設備320多台,對當地食品加工業帶動很大。
“農夫、山泉、有點田”
洪璞園董事長王九全來大陸發展已有二十個年頭,一直致力於生物科技和健康事業。他告訴記者,隨著兩岸農業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為兩岸農業合作提供了廣闊平台。
在福清,王九全的企業聯合兩岸農業、食品、機械專家持續科學攻關,取得了常溫脫水、豆漿去嘌呤、常溫黃豆發芽變性和細胞破壁等十多項專利技術,開發出全程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防腐劑的去嘌呤豆粉,制作出痛風患者也能喝的無嘌呤豆漿。年內,洪璞園將逐步推行ISO9001:22000認證(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清真認證、HACCP認證及出口備案認證,打造一流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企業。
福建三華股份有限公司創建的三華農業園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已建成的4000多畝農業基地里,從台灣引進的芭樂、火龍果、百香果獲得了豐收。“福清及周邊市民只要到我們農業園來,就能體驗‘農夫、山泉、有點田”的日子’,累了坐下泡一壺茶,吹吹海風曬曬太陽。”三華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璐告訴記者,按照規劃,三華農業園尚有6000余畝土地待開發。除了繼續引進台灣名優果蔬品種和種植技術,他們還計劃與台灣農企合作開發休閒農業項目。
“台灣休閒農業起步早,一袋米或是一顆梅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文創產品。他們保留、繼承傳統文化和生活模式,打造在地化特色民宿及休閒項目等也很有經驗。”葉永桐表示,福清台創園資源豐富形態多樣,含山地、淺海灘塗、耕地等30萬畝,唯獨休閒農業尚缺。因此,引進台灣經驗,延長產業鏈多元化發展,是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項。
服務零距離
“福清台創園的一個特點是先有企業,再有園區,因此企業分散在福清的各個鄉鎮。”葉永桐告訴記者,為了服務好企業,台創園建立了黨支部黨員駐點聯系服務企業機制,每位黨員掛鉤聯系1到2家企業,開展服務台商零距離等活動。
去年,福清台創園幫助閩台天農公司成功申請用電七折優惠,每年可節約電費15萬元,並大大降低移苗成本,使得這家企業全面實施智能溫控栽培,其培植的蝴蝶蘭連年實現質量、效益雙豐收。
此外,台創園還為閩鱒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創辦人劉進裕牽線搭橋,幫助這位來大陸打拼二十多年的台農租地300畝再次創業。今年,園區又在閩鱒公司內設立了個福清市台農活動中心,幫助對接有意落戶福清台創園的台資農業企業及台農。劉進裕表示,大陸互聯網平台快速發展,惠及台胞措施頻出,由台灣人講給台灣人聽,更說得明白也更有說服力。目前,他在台創園的創業十分順利,產品銷到大陸各地,他希望能幫助更多台農來此創業。
統計顯示,落戶福清台創園的台資農企已達42家,覆蓋全市12個街鎮,總投資達27億元,共引進台資折合人民幣2.95億元。2017年,園區企業總產值達27億元。(記者 陳夢婕 通訊員 鄭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