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共赴“回家”之約——第六屆海峽青年節集中活動啟幕
2018-08-08 09:56:21來源:福州新聞網
兩岸大學生互動游戲度過愉快的一天。
合作逐年緊密——系列活動讓交流合作常態化
5年來,海青節從集中到常態,經常性活動持續不斷。記者了解到,最初的海青節活動全部集中在8月份舉行,第三屆首次將集中活動與常態化活動相結合。後來,陸續發展成如今系列活動和集中活動並存的模式。頻繁且不間斷的交流活動將兩岸青年緊緊相連,雙方的互動合作也隨之緊密。
貫穿全年的系列活動中,不乏亮點。比如從早期的兩岸百名博(碩)士福州實踐活動、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榕台青年夏令營、榕馬科技教育交流活動等,到近年新增的兩岸青年足球邀請賽、台灣社工系大學生福州實踐計劃等,老活動和新活動都受到兩岸青年的追捧。今年看點:
兩岸百名博(碩)士福州實踐活動將在海峽青年交流營地開設“人才驛站”,發布我市企事業單位招聘台灣青年信息,向台灣青年宣傳、解答來榕就業創業政策。同時創新台灣青年來榕交流模式,請兩岸高校福州社會實踐團輪流開辦海青學子講壇,舉辦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
與去年相比,今年台灣社工系大學生福州實踐活動規模更大,參加學生數增加了近5倍;合作領域更廣,涉及青少年兒童幫扶、社工發展、社區治理、志願服務等多個領域。
台灣創業導師與兩岸青年分享創業經驗。
紅利逐年給力——支持舉措干貨滿滿
“對台灣青年來說,大陸絕對是值得你一展才能的地方。”在2016年海峽青年(福州)峰會上,台灣青年鄭博宇的這番話引起了不少台灣創業者的共鳴。
在注重交流、體驗的同時,海青節年年注重提升活動實效,吸引更多台灣青年來榕創業就業、實訓實習。早在第一屆海青節活動中,我市就發布了《福州市關於吸引台灣青年人才來榕創業創新的相關政策》,涵蓋住房保障、創業資金補助、人才聘任、档案創建等10個方面。第三屆海青節,福州又發布了《關於鼓勵和支持台灣青年來榕創業就業的實施辦法》,拿出實實在在的干貨。
5年來,福州設立了17個台灣青年創業基地,進一步擴大了兩岸青年交流平台和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平台。還進一步細化了實施細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專門服務窗口,搭建各類創業平台等。去年,我市向22家台灣青年創業企業發放首批台灣青年創業補貼180萬元。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進一步點燃了台灣青年的創業就業熱情。今年看點:
圍繞國台辦“31條”和省“66條”惠台政策,聚焦台灣青年來大陸學習、生活、就業、創業等問題,貫徹落實各項惠台措施。
在各類設計大賽、實踐活動中,將征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項目並組織評審,對獲獎優秀項目將給予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全力促成項目落地福州。兩岸青年創夢集市暨文創商品設計競賽的獲獎作品有機會與三坊七巷公司合作轉化為實際產品並量產。
以“結對子”“一對一”等形式開展實習實訓,重點征集面向台灣高校大四畢業生的實習崗位,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台灣青年來榕就業創業。
兩岸優秀造型師同台競技。
活動逐年多樣——今年新增18項活動
兩岸青年組成的“茶幫”,捧著茶葉走進天後宮,重現了福州獨有的民俗“茶幫拜媽祖”;在“魅力福州”體驗活動中,12個縣(市)區學生作為“導游”,為台灣青年講述福州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5年里,我市不斷擴展活動領域,兩岸大學生互動交流形式日益多樣。
“來福州和傳統手工藝人一起交流,收獲很多。”“我又來福州了,今年我是來創業的。”“我和在海青節認識的福州朋友,已經一起旅行3次了。”……在海青節這個追逐夢想的舞台上,海峽兩岸青年們總能找到共同的文化歸屬感、志趣相投的朋友和實現夢想的途徑。今年看點:
今年海青節共36個項目,新增項目達18個,涵蓋兩岸青年實習實訓、就業創業,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公益等領域。
如圍繞文化傳承,設置兩岸青年箏樂藝術交流、“尋味福州”兩岸青少年福州話大比拼、海峽青少年漢字創意交流大賽等主題活動。針對原創音樂、氣象、美麗鄉村等熱點話題,設置了兩岸青年原創音樂交流季、兩岸青年生態與氣候交流會、兩岸青年美麗鄉村設計大賽等新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設置兩岸少數民族青少年交流活動,邀請台灣賽德克部落、阿美部落和泰雅部落的118名少數民族青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