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

台灣青年跨越海峽來榕創業 是創業者也是夢想推手

2018-11-26 10:58:14來源:福州新聞網

台灣青年跨越海峽來榕創業 是創業者也是夢想推手

台灣青年曾芝儀介紹自己在榕創業經歷。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見習記者 林里

  2016年,台灣青年曾芝儀在台商陳秀容引薦下,來到福州成立了泰可文創。今年,台灣青年鄭雅瑄在曾芝儀帶領下,成為泰可文創的一員。

  近年來,越來越多台灣青年跨越海峽,來榕創業。在創業者身份背後,他們還是“引渡人”,接力幫助台灣年輕人“登陸”築夢。曾芝儀就是這樣一名有雙重身份的台灣青年。

  來榕之前,曾芝儀在台灣已從事了多年文創工作,具有豐富的活動策劃、文創經營等經驗。“在秀容姐推薦下,我開始和福州商家有項目合作,慢慢了解大陸的市場。”昨日,曾芝儀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來二往中,來榕創業的心思慢慢在她心中萌芽。“創業沒有那麼簡單,一開始有很多顧慮,是秀容姐給了我信心。”曾芝儀說。

  2016年,台商陳秀容帶領在榕台商在馬尾設立了福州台灣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簡稱“三創”基地)。這是福州自貿片區首家對台青創基地,入駐企業全部為台企。基地設立時,首批有80多家台企入駐,曾芝儀創立的福建泰可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走出了第一步,沒想到還有好多‘關’要過!”如今回頭來看當年的創業路,曾芝儀告訴記者,她“闖關”的第一招是打破固化的台灣模式。“最早我習慣性用台灣模式來開展業務,覺得坐下來談好一切就沒有問題了。”曾芝儀說,實際上,在推進過程中需要反復磨合,客戶需要你隨叫隨到,“而我當時還在兩邊跑,無法最大程度了解客戶需求”。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曾芝儀在基地前輩的建議下,搬到了馬尾。

  進一步落地後,曾芝儀隨即又感受到兩岸溝通上的差異。此時,曾芝儀靈光一閃,邀請了曾經在福州合作過的友人謝曉敏來公司當副總。“曉敏成為我‘闖關’的利器,她不僅幫我迅速融入福州,更讓公司業務快步走上正軌。”曾芝儀說。

  如何進一步擴大市場?曾芝儀打出的是“合作”牌。“我開始找本地的合作伙伴,廣泛參與福州的各類活動,結交朋友。在這樣的模式下,公司可以負責專業的文案、策劃等工作,合作伙伴在項目對接洽談上則具有絕對優勢。”曾芝儀告訴記者,就這樣經過2年多時間的扎根學習,今年公司進入了穩定期,目前已接到了多個大項目。

  在今年8月的海青節上,曾芝儀就組織了許多台灣青年參與“兩岸青年設計大賽·美麗鄉村”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曾芝儀加入了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發起的“兩岸建築師聯合駐村行動”和鄉建學院,並成功接下閩清縣梅城鎮一部紀錄片的拍攝項目。“項目正在順利進行,這幾天我們都在閩清拍攝。希望能利用台灣經驗,助力鄉村振興。”曾芝儀說。

  也正是在海青節活動中,首次來榕的台灣青年鄭雅瑄愛上了福州城,決定跟隨曾芝儀在有福之州實現夢想。“芝儀姐鼓勵我來參加設計比賽,原本只想來看一看,沒想到大陸的世界這麼大,我一定要留下來!”鄭雅瑄告訴記者,活動結束後她就從台灣飛到福州,住在了馬尾。“我們住在江濱,生活環境一流。”鄭雅瑄說,她還在福州體驗到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一切都非常新鮮。

  “我常常把在福州的見聞和經歷分享給台灣的朋友,希望他們有機會也能勇敢走出台灣,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鄭雅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