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海峽兩岸好文章”青少年征文活動 台灣方面評出41篇“好文章”
2021-08-03 16:39:27來源:福州日報
我是超時代社區規劃師
明德小學六年級 林明穎
如果我是社區規劃師,在這科技發達的現代,我要打造一棟千戶住宅的摩天大樓。它內部是鋁合金建築材質,外面敷上厚厚的泥土,正確的說法是:它是一棟隔絕空氣污染的超大太空艙建築。
因為人們不斷地破壞環境,使臭氧層破了個大洞,地球暖化,氣候變得極端恐怖,不是嚴寒就是酷熱,再不然就是洪水和暴風雨。地球上已經沒有什麼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了。世界末日的時候,我就建一座太空艙功能的摩天大樓,防患未然。
這棟建築比一O一大樓要高十倍,總共有一千零一層樓高。
它,是現代桃花源,住在里面的人從出生到老死都不離開。住民不需要汽車和交通工具,只需要高速的電梯。住民的食衣娛樂住行這棟大樓全部包辦。頂樓有陽光,是植物種植區,大樓四周的的牆面是蔬果種植區,所以如果你站在這棟樓的外面,會以為它是一座長滿樹木花草的高山。
地下十層有魚塘,往上分別有家畜飼養中心,也有雞鴨鵝的飼養場。再來有超市、百貨公司,還有各種工廠。
從第一百層樓往上才是人們居住的地方。有幾層是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大學都有,甚至還有研究所呢!
平日住民不必做飯,有中央廚房自動把三餐送到你在的地方。人們照常上班上學,放假的日子,可以到第九十九層的地方看電影、做運動,那里有大型聯誼廳,大家也可以在那里做各種活動,例如辦球類比賽或運動會等。這里還有小型動物園和大型水族館。也有醫院,不管生什麼病,都能包治到好。萬一老死了,這里沒有墳墓,只能化作垃圾,送出這棟大樓。
住高樓最怕的是地震和火災。如果地震了,大樓就像火箭一樣,騰空飛起,等地震停了,再降落地面。洪水來襲,也是這樣應變。如果火災了,滅火設備自動啟動,一點也不用擔心。
其實,說穿了,這里就是一個小小的安全王國,只是沒有國王,只有機器人為大家做生活的安排。事實上也沒有人想當國王,大家都想過自由自在的日子。唯一擔心的是:哪一天地球滅亡了,它是不是有足夠的燃料可以飛到外層空間。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爭著來跟我預約,為你蓋一棟這樣的社區大樓?那麼就請你排隊吧!
我愛桃花源
博愛小學五年級 羅曼莉
現代生活里找不到古人去過的桃花源,但是我腦海里有一張現代桃花源的藍圖,等待我把它打造出來,那是我向往居住的地方。它,獨一無二,風景秀麗,有獨特的山峰,險峻陡峭,還終年雲霧繚繞。山巒起伏,綿延不絕,好似綠色的波浪,讓人賞心悅目;山峰直指雲霄高不可攀,一條瀑布從山上奔瀉而下,飛流萬丈,好像一條堆了霜雪的白練;山上還有許多奇珍異獸,都能自由走動,與人和睦相處。
瀑布底下有一條河流,如玉帶蜿蜒,盤旋在群山之中,河岸兩旁有桃樹林,春天開滿桃花,花瓣從樹上落下,迷人的桃花雨,讓人為之醉倒。花瓣落在河面上,仿佛給大地鋪了一塊粉紅色的地毯,散發著獨特的芬芳。一年四季,樹上都結著碩大無比的桃子,伸手可觸。河水清澈見底,許多的魚兒在其間嬉戲。
桃林附近,有一塊寬敞無比的草原,草地終年綠油油的,軟綿綿的,如一塊漂亮的綠絨毯,我總是躺在上面,安然入睡。上面開著五顏六色的小野花,野百合、車前草、野矢菊、勿忘我等。清風吹拂送來百花的芬芳,小鳥歡快的鳴唱,讓人感覺神仙般的身心舒暢。
這里,沒有工廠,沒有汽車,也沒有炊煙,空氣新,天空蔚藍,白雲飄飄,沒有鋼筋混凝土建成的水泥森林,只有石洞和樹屋。鄰里之間,有如家人,和和美美,沒有紛爭。住民都善良可親,還互助團結,互相依靠,對外人也如對自家的人一樣親切。住在這里的人,永遠總是面帶微笑快樂無比。
這張藍圖長存我心中,總有一天,我要讓心中這座桃花源能夠實現,讓它從幻想變成真實的人間淨土!
為老人規劃社區
青山小學五年級 林正盛
我理想的社區是一個老有所終的美好社區。
聽說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照顧老人將來是年輕人最大的困擾。老年人沒有人照顧,生活很不方便,所以我會在社區里多種樹木花草,中間蓋許多小涼亭,給老人休息聊天。花園里的步道平坦安全,適合老人家散步,同時也適合小朋友奔跑玩耍。
我曾經看過一個報道,外國有一個外國有一個城鎮,非常奇特。里面有各種公共設施,包括郵局、商店、銀行、醫院,還有公車,唯獨沒有汽車。這個社區住了很多老人,大部份失智,他們可以在這個城鎮里面自由地來去,自由地購物。由於他們失智,所以買東西不管是買了什麼,結帳的時候即便是給錯錢了也沒有關系,因為無論是店員、醫生、公車司機……全是為老人服務的,這個城鎮就是為他們能正常生活而設計的。所有服務員都認認真真地像平常一樣地對待老人,讓他們有尊嚴並安全地生活。
我也想蓋一個這樣的城鎮,讓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以跟他們的朋友一起住在這里,受到最好的照顧。我會在他們的房里設置大熒幕,隨時可以跟親人見面或聊天。家人也可已透過熒幕知道老人生活得好不好。假日的時候,老人的孩子可以來跟他們一起住,也不怕老人沒有伴。
我希望趕快長大,蓋一個這樣的社區,把我們的老人家都照顧好。(福州日報記者 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