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交流交往

讓漆藝“老樹”新枝勃發

2021-08-04 17:30:39來源:福建日報

讓漆藝“老樹”新枝勃發

  新聞話題:以大漆為主要材料的漆藝在兩岸源遠流長,用大漆制作的工藝品因其工序繁復被稱為中國古代“奢侈品”。福州是漆藝重鎮,這里的“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近日,第二屆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漆藝傳承和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來自兩岸的漆藝藝術家、學者、漆藝從業人員及愛好者等共70多人參與本次論壇,大家就“漆藝如何創新應用,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怎樣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漆藝”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特邀嘉賓

  鄭 頻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

  朱莉燕 福建青年漆畫家

  黃寶賢 台灣漆藝家

  廖勝文 台灣漆藝家

  林芊劭 台灣漆藝家

  漆藝不只是脫胎漆器

  記者:大漆(又稱天然漆、生漆、土漆、國漆,是一種天然樹脂塗料——編者注)的使用已有幾千年歷史。如何讓漆藝這一古老的技藝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

  鄭頻:用大漆制作的工藝品因其工序繁復被稱為中國古代“奢侈品”。福建在漆工藝的傳承上比較全面,鑲嵌、刻畫、研磨等各種技法在這里都能看到。以前,福州以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之一的脫胎漆器聞名遐邇。過去脫胎漆器的主要優勢是堅固、輕便,但現在很多新材料的出現取代了這些優勢。因此,漆藝需要在藝術價值方面作進一步提升。

  大漆的可塑性和包容性非常強,漆藝的質感既可光亮也可粗糙,並且文化背景深厚,用於創作漆畫很有優勢。近幾十年,我國漆畫發展很快,已逐步成為獨立於國畫、油畫等畫種之外的一個獨立的畫種。目前,福建的漆畫創作在大陸各省份中占有很大份額,也走出了不少名家。除了漆畫,大漆工藝還有實用類器物、空間陳設品等。

  黃寶賢:在創作中,我曾試著將大漆與玻璃相結合,反復試驗了兩年時間。我發現,在光滑的玻璃表面噴砂使其粗化後再入窯烘烤,待大漆滲入細縫中形成獨一無二斑駁的肌理後,就可以打磨出想要的圖案。並且,時間越久,大漆與玻璃的黏合越牢固,作品也越華美。從我的創作經驗來看,大漆可以說是產品的化妝師,藝術想象空間很大,它可附著於金屬、木胎、陶瓷等各種媒材上。

  兩岸同源互學互鑒

  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開設了漆藝方面的課程。在海峽兩岸,漆藝的發展情況如何?怎樣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鄭頻:2018年,大陸首個“漆藝產業學院”落戶閩江學院,我們增加了多個漆藝方向的課程,讓學生從胎體做起,一步一步接觸漆藝。學院還邀請台灣地區和日本的漆藝大師前來授課,開闊學生的視野。課程包含漆畫、漆首飾、實用漆器、漆綜合材料等內容。對學生來說,把設計與傳統工藝相結合是很有挑戰的一件事。一件漆器要反復打磨、陰干數次,歷經幾個月時間才能完成,學生要坐得下來耐得住寂寞。雖然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漆藝,但漆藝人才還是偏少,仍需努力。

  廖勝文:早年有很多大陸先民拎著漆皮箱、漆皮枕頭等來到台灣。這些物件承載著他們對家鄉的記憶。今天我們在台灣的宮廟里依然能看到大漆制作的供盤、供桌等。這些年,台灣藝術院校陸續開設了與大漆工藝相關的課程,而大陸漆藝家的作品也逐步走入台灣,像漆畫藝術家汪天亮的作品在台灣有不少藏家收藏。

  林芊劭:我在台灣藝術大學念書時接觸到大漆,它華美的紋理表現讓人驚艷。2012年,我跟著老師來到福州學習,三個月的時間意猶未盡,因此我畢業後繼續來福州創作探索。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各民族的文化給了我無限靈感。我創作的漆畫《小酌彝情》就是運用彝族紅黑黃濃烈的色彩和酒文化,融合台灣少數民族的傳統紋式符號,衍生出新的彝族酒具。我的作品還入選第四屆全國漆畫展。

  讓漆藝走向世界

  記者:漆藝在國際上認知度如何?如何拓展國際市場?

  朱莉燕:漆器隨著絲綢之路大量出口到國外,福建以出口脫胎漆器為主,如咖啡杯、酒杯等。漆藝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期在歐洲有著較高的知名度,許多有錢人家里都有一些大漆家具。但現當代漆器出口較少,主要是現在工坊制作無法規模化,並且漆器在造型上還偏向於傳統。如今,許多漆藝藝術家都在摸索現當代漆藝的創新應用,不斷嘗試新的東西。

  鄭頻:漆畫是一種年輕而又古老的藝術形態,它注重造型、色彩和構圖等,並且還有材料質感、肌理之美,在歐美藝術市場,除了藝術家、收藏家外,許多普通民眾也很喜歡。我曾經在法國辦過漆畫個展,其中一幅抽象漆畫被一個年輕人買走。畫廊經理告訴我,其價格相當於這個年輕人兩個月的薪資收入。其實,工藝的復雜與否並不一定是消費者真正關心的,美感、藝術價值的提升才能讓作品“走”得更遠。

  黃寶賢:在韓國、日本等漆藝傳統國家,隨著老匠人越來越少,漆藝面臨著傳承接班的問題,漆器市場也在漸漸萎縮。但我觀察到,以前台灣學生都是去日本學習漆藝,而現在很多學生到大陸學習交流,甚至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來,說明大陸漆藝發展得很快,市場也很大。漆藝手工制作的特性使其無法大量生產,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品牌化道路。但它的天然質感是其他材料無法替代的,它的藝術功能大於實用功能,其潛在價值仍有待我們去發掘。(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