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民俗:濟南府的四季叫賣聲
2013-07-26 11:04:58來源:濟南日報
叫賣聲以前處處皆是,全國各地無論是城市、農村,不管街頭、巷尾都能聽得到,有的腔調一樣,有的則帶有濃重的地方色彩。如“磨剪子戧菜刀”等,基本上好像一個“樂譜”譜成的調子。這叫賣聲、吆喝聲是生活中的插曲,是自古至今市場中不可缺少的一支“交響曲”,是歷史的延續與繼承。
一年四季遍佈舊時濟南府內外街巷中的叫賣聲,就像四季歌一樣美妙,清脆動聽。它根據季節時令,每日的時辰,各種作物的成熟時間而定,且季節時間分明。這聲音季季、月月、天天、時時,各有特色。而叫賣聲中摻雜著梆子、鑼鈸等聲音,形成了奇特的交響樂。敲梆子是賣豆腐的,敲鑼是捏糖人的,搖貨郎鼓的則是賣小百貨的,專門出售婦女們用的針線、頂針、梳子、釦子、化妝品等。
香椿芽、老牛筋、西瓜、凍凍
那時,從街巷中,可看出市井生活的情趣。柳樹吐綠、桃紅李白的春季,“賣香椿芽來——— 紫香椿芽又嫩又香——— ”是大人們感興趣的聲音。而兒童喜歡的是“老牛筋、麵疙瘩”,“一兜面呀——— 誰買老筋囉——— ”的聲音吸引著兒童的耳朵。“老牛筋 、 面 疙瘩”是水生植物蒲菜的莖塊。老牛筋像一根鞭子,白色,吃起來筋道,甜中微苦又帶點清香,入口頓覺清涼生津;麵疙瘩是蒲菜的根塊,皮厚,可當點心吃,削好的麵疙瘩煮熟蘸著白糖或桂花醬、玫瑰醬,糯、潤、幹、面,勝似荔浦芋頭,也可作紅燒肉的配菜。
夏季裡瓜果菜芽上市,四處擺攤的、挑擔的、推車的,未見其人先聽叫賣聲,恰似戲臺上的叫板,吆喝著:“冬瓜、黃瓜、辣椒、茄子嘍!芹菜、芫荽、嫩豆角唄!”這是一個推著鐵架車的菜販子,夏天的早上守候在各自家門口的主婦們,看見車上摞滿了各式各樣綠的、紅的、紫的、白的五顏六色的鮮菜,車上掛著一個小桶,賣菜人用炊帚醮上清水,不時地甩灑在青菜上,以保持其菜的挺拔、鮮亮。等菜車放穩後,買菜人即圍上挑挑揀揀,問價還價,爭相購買。有的嫌價高,有的嫌菜少,有的嫌噴灑的水多,有的買好菜付好錢,再拽上兩棵蔥或拿塊姜走,這些舉動賣菜人習以為常。其實他們也早有準備,在稱菜時,也少斤短兩地以扣除添菜的重量。
擺攤賣西瓜的用一把破蒲扇趕著蒼蠅,長長的案子上,鋪著一塊溼檯布,擺著一把長方形明晃晃的切西瓜刀,手裡拿著一把蒲扇搖著,嘴裡不住地喊著:“拔涼解渴紅沙瓤、賽冰糖的西瓜哩——— ”
放暑假時,有些家庭貧窮的學生,挎著小籃子到秋柳園冰窖去拾冰塊,老濟南人叫“凍凍”,然後走街串巷去賣,不停地吆喝著:“拔涼解渴的凍凍。”夏天在大門洞乘涼的人們,買一些凍凍放在碗裡,再放些醋、糖,那真是又甜又酸又涼,入口即覺涼爽。因那時沒有電冰箱,濟南北城人在冬天的大明湖水封凍後,將冰鑿成大方塊,每塊重約40斤到50斤,送到匯泉寺南邊的冰窖裡,密封起來待來年夏天,供應給飯店、旅館和其他娛樂場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