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落細落實同等待遇 為台胞在榕發展創設更便利更溫暖環境
2021-04-10 11:43:43來源:福州新聞網
閩台連線共祭開閩三王大典10日舉行。林雙偉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潘倩 實習生 林榕昇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市委、市政府牢記囑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落細落實同等待遇,為台胞在榕發展創設更便利、更溫暖的環境,在推進民心互通、經貿合作、兩岸青年交流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更廣領域
助兩岸同心同行
禮樂奏響,鼓樂齊鳴。10日上午,“紀念開閩三王入閩1136年暨2021辛丑年閩台連線共祭開閩三王大典”在福州閩王紀念館舉辦。百余名在榕台胞代表、福建省內外宗親與信眾代表齊聚福州閩王紀念館,拜謁“開閩三王”,祈福求安。
上午10時,閩台兩地連線共祭開閩三王大典開始,身披紅色綬帶的王氏宗親分別在福州閩王紀念館與台中閩王紀念館行三拜九叩禮,持香火,獻爵奠酒,恭讀祝文。本次活動還以直播連線的方式,讓閩台兩地宗親與信眾代表相約“雲端”,吸引了5.83萬名兩岸民眾線上觀看,寧德、漳州、泉州等地台胞也紛紛在直播平台的互動區留言祝賀。
“一年一度的‘開閩三王’春祭,不僅有利於弘揚閩王祖德,傳承傳統文化,還可以讓兩岸民眾認識這位1100多年前為八閩百姓帶來幸福的閩王王審知。”福州市晉安閩台王審知研究會會長王大盛表示。
近年來,福州充分發揮地緣和血緣構築而成的閩台文化,打造了海峽青年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會等特色活動,規模越做越大、內容形式日趨完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也讓越來越多的台胞來到福州尋根謁祖,開展文化交流。一些台胞留在福州工作生活,成為新福州人。
更多信心
解企業燃眉之急
透過生產車間的玻璃,機械手臂正在來回移動,組裝配件,不一會兒,一板板零部件便組裝完成;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在連軸運轉,工人們身穿工作服,在各自崗位上緊張作業;廠區內,一箱箱銷往海外的貨物排列整齊,整裝待發。台資企業福州六和機械有限公司內,一派忙碌生產的景象。
“今年,企業的訂單比往年增加了15%。目前一共開放了38條生產線,發揮約70%產能。”福州六和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榮華說。
去年受疫情影響,六和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台商蔡榮華說:“我們主要做海外單,銷往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英國等地,全球疫情爆發後,部分海外客戶停工停產,零配件沒辦法出貨,造成庫存積累、價格承壓的現象,那段時間的確挺難熬的。”
在得知企業遇到這一困境後,福州市加大對台資企業的扶持力度,提供用電補助,外地員工補貼等,幫助企業順利生產,渡過難關。“近年來,福州相繼出台各項惠台政策,在台企用工、用地、融資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正是有政府排憂解難,我們台商們在大陸投資興業的信心更足了。”蔡榮華說。
來到福州六和機械有限公司在閩侯縣祥謙鎮投資的新廠,記者看到目前企業實現部分量產,今年內將全線投產。“今年再增加投資一個億!”蔡榮華告訴記者,“在投資新廠的基礎上,舊廠也將追加投資5000萬元,用於設備更新和自動化提升。有政府做‘靠山’,我們將以積極的姿態應對危機、尋找轉機,大陸市場前景只會越來越好。”
更大舞台
建兩岸交流平台
在福州台灣會館,閩江學院的學生們身穿正裝,在展廳里輪流練習解說,舉止落落大方,端莊自信。在一旁的老師王念祖露出贊賞的神情,並為他們拍照留影。
目前,閩江學院人文學院已經與福州台灣會館初步建立合作關系,組建志願服務隊,開展志願講解服務。為什麼要請閩江學院的學生到台灣會館做解說員?這是在閩江學院文博專業教研室主任黃運明的主意。台籍教師王念祖得知後,主動跟進參與。“在兩岸的交流發展方面,福州台灣會館具備很好的橋梁作用。首先,會館通過史料史跡展陳,說明了兩岸同宗同源的事實;其次,會館展現的科舉盛事,是一個個台灣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發展的生動事例,請大陸學生來講述兩岸故事,更能加強兩岸青年交心互動。”王念祖說。
王念祖是閩江學院引進的第一名台籍教師,來榕6年,從剛畢業的博士晉升為教授、碩士生導師,拿下國家級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13篇論文,他真切地感受到福州給予台胞的溫暖和支持。如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借由自己教授的身份和台灣會館的平台,建立兩岸青年情感紐帶,提升身份認同。“這次的合作一方面能帶領學生開展對台研究,另一方面也為下個階段邀請省內外在陸台生參加研討會做准備,進一步深化交流,強化在陸台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王念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