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海青故事

台灣醫生扎根黃土地10余載 傳遞“醫者仁心”

2021-09-08 15:52:44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望聞問切”是台灣人許文駿在大陸的日常工作。1997年秋,許文駿從台灣來到陝西中醫學院(現為陝西中醫藥大學)就讀,在此期間,許文駿與陝西姑娘蒲林麗相識相愛,組建家庭。

  在許文駿學業完成後,夫妻兩人也曾回到台灣生活,但為了事業發展,許文駿最終還是選擇扎根陝西。在大陸學醫多年,許文駿參加了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了執業醫師資格。同時,隨著大陸惠台政策的調整,許文駿在2007年獲得執業醫師執業證書,有了在大陸合法行醫的資格。“先成家後立業”的許文駿於2007年10月開辦咸陽市秦都區文林社區衛生服務站,擔任社區醫學負責人至今,一直致力於基層一線醫療服務。

  【同期】台灣醫生 許文駿

  社區的話,基本上就是一般的公共衛生,預防接種,還有基礎門診,這些我們都得設備涉獵到,中醫、西醫各方面。我們上班的時間基本上是全年無休。

  【解說】在許文駿的“台灣門診”,記者看到,此間設有預防保健科、中醫科、口腔科等科室。牆上掛著一幅患者送來的匾額,上書“大醫精誠”四字。參與醫療服務多年來,許文駿始終反對“小病大治”,時常與社區的醫生和護士進行溝通,對轄區附近的貧困居民和困難企業的職工,醫藥費都盡量減免。

  許文駿告訴記者,這些都來自父親的教誨,要求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扎實勤奮,盡職盡責。要熱心公益,樂於助人,甘於奉獻。談及家人,許文駿難掩思鄉之情。

  多年來,兩岸民間通婚漸成常態,一段段“海峽姻緣”的出現,成為傳播兩岸情誼、傳遞兩岸親情的橋梁與紐帶。

  如今,許文駿的一雙兒女已在大陸茁壯成長,台灣的父母也漸漸老去。許文駿稱,像他這一代台胞,常會面臨照顧父母與經營大陸事業之間的抉擇,但孩子們就不一樣,他們在大陸生長也一定會在大陸發展,因為他們的“根”就在這里。

  【同期】台灣醫生 許文駿

  在我現在這個年紀,我想大部分(台胞)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就是父母在台灣年紀大了,身邊沒有人。然後,我未來是要留在大陸,還是說要回去照顧。當然了,我兩個小孩都在這里生活,出生雖然在台灣,但是都在這里生活。我老大現在已經開始上大學了,那天我問他說,他未來想不想回去台灣,還是要在這里生活。他說他的朋友,他的生活都在,就是成長都在這里。所以他希望給他自己選擇的空間,他還是偏向於留在大陸生活。

  記者 黨田野 張一辰 西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