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晉安區桂溪社區兩岸融合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安居吾廬心事舒
2022-12-26 08:33:05來源:福建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福州晉安區岳峰鎮桂溪社區,“新居民、新家園、新智慧”的標語首先映入眼簾。走在社區,感受到的是濃濃的“台灣味”。居住在此的135戶194名台胞正以“新居民”的身份,融入福州這座“新家園”。全國首家兩岸社區交流中心坐落在此,中心通過打造綜合服務平台,集聚兩岸人才的“新智慧”,攜手探索閩台社區融合發展新路。
近年來,我省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上先行先試,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在全省各地掀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之際,本報記者來到桂溪社區蹲點采訪,了解其在兩岸融合發展上的探索與實踐。
主動融入,台胞守望相助
“請問誰家有蔥?早餐想做個蔥花煎蛋。”
“蔥已掛門上。”
12月7日上午8時,今年首批入住福州台胞公寓的“90後”台青蔡士勛在居民微信群發了一條消息,迅速得到回應。
“住在這里很暖心。無論誰有困難,在群里喊一聲,就會有人來幫忙。大家還組建了一支志願者隊伍,守望相助的鄰里關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蔡士勛來自台灣基隆,大學時選擇來福州求學,畢業後便留在有福之州。
前不久,因為疫情原因,桂溪社區實行了一段時間封閉管理。10多位台胞志願者分時段引導台胞公寓樓每層住戶下樓做核酸檢測,並互相調配生活、防疫物資,大大減輕了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
吃過早餐,因為想加入到志願者隊伍,蔡士勛上樓找樓長王廷維。“那太好了,我們的志願者隊伍又壯大了。”來自台灣雲林的王廷維因為熱心公益事業,被居民選舉為樓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致力於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福州在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上不斷創新舉措,讓台胞有了更深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以公租房政策為例,王廷維對記者一一列舉心中滿滿的幸福感:在這里居住,租金按市場價的70%進行配租,均價僅為每平方米19.6元;小區位於繁華地段,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生態環境優美。
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里的台胞公寓已開展兩批次台胞公租房申報選房工作,到目前,共有135戶194名台胞入住。台胞已切切實實地融入社區的環境和氛圍中,“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
入住台胞公寓後,居民們組建了微信群,在群里相互商討如何維護、管理好公寓樓,並帶來了台灣社區守望相助的自治管理理念。“台胞公寓樓里,鄰里之間互幫互助、互諒互讓的場景屢見不鮮,這也為我們社區治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桂溪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陳雯靖說。
“台胞更加積極地融入這里,把福州當作了自己的家,這就是‘兩岸一家親’的體現。”前來福州參加第十屆海峽青年節的台灣知名媒體人邱毅,參觀福州台胞公寓後感嘆道。
創新服務,安居也能樂業
對台胞來說,除了安居,樂業同樣重要。兩岸社區交流中心不斷創新服務,讓“登陸”台胞在這里真正實現安居樂業。
蔡士勛不僅申請到台胞公租房,還對接上岳峰鎮招商部門,為自己剛成立的自媒體公司就近找到了辦公場所。接下來,交流中心還將提供一系列涉台服務,協助像蔡士勛這樣的創業台青辦理創業補助、租金減免、融資貸款等。“在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暖意。”蔡士勛說。
交流中心由晉安區打造,2020年6月正式運營,占地2500平方米。初期,因為沒有對台資源和運營經驗,未能發揮出服務效應。2021年11月,中心引進第三方機構——新通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政府服務台胞的助手和幫手,對交流中心進行運營管理。
新通途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開發了大陸首個跨海峽服務的對台數字化綜合服務平台“台陸通”App。借助“台陸通”App的數字化功能,交流中心實現“線上+線下”雙向運營,為台胞提供個性化、精細化和差異化服務。到目前,交流中心共舉辦台胞服務日、人才資本對接會、兩岸交流座談會等各類服務台胞活動156場次,為在榕台胞提供就業、創業等各項服務。
交流中心的“榕台交流人才驛站”“‘智匯晉安’台灣人才驛站”兩塊牌子格外醒目。眼下,交流中心已形成三大活動品牌:開展台胞服務日,對接有關單位,為台胞提供就學、醫療、金融、證照等方面的服務;舉辦人才資本對接會,服務台胞就業創業,將台灣專家學者的優秀產業項目成果落地轉化;適時召開沙龍式兩岸交流座談會,分享在大陸就業創業經驗。
線上線下一起發力。交流中心還在“台陸通”App上為在榕台胞打造“一窗通辦”的線上綜合服務窗口,已為36位台灣高層次人才提供了申請人才認定,為超1000人次提供了金融、證照、就業等服務。
為更好地服務台胞,交流中心還專門聘請了台籍工作人員,無縫對接台胞的辦事需求。洪阡嫚就是其中一位。她來自台灣彰化,是一位福州媳婦。“我們希望,每一位台胞來到交流中心,就像回家一樣。”她說。
在服務上著力創新,把服務做到了台胞的心坎上,交流中心已成為福州對台交流的一張“名片”。晉安區民政局局長林勇介紹,民政部門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聯合新通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一起運營,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一種機制創新。福州首個台胞公寓落戶於此,加之“台陸通”App原有的台胞關注度,也為交流中心積累了大量台胞資源,以項目聚集人氣,以活動帶熱平台,擦亮了品牌。
融合發展,路子越走越寬
在探索海峽兩岸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踏上新征程,兩岸社區交流中心下一步有何創新舉措?
福建新通途董事長、交流中心負責人劉向東告訴記者,兩岸融合,社區先行。近段時間,晉安區政府、兩岸社區交流中心、桂溪社區與台北市各區里長聯誼會、台北市社區永續經營發展促進會正在開展“兩岸社區治理與服務標准共通”試點,這是對“兩岸行業標准共通”的又一次探索。
台灣注冊建築師吳正隆來自台北,參與了此次共通試點的線上線下協商。目前,他正協助晉安區開展社區綜合治理,並入駐交流中心的“台灣名師工作室”。他認為,打造兩岸社區共通標准,桂溪社區和交流中心還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桂溪社區可以將沿街店面打造成台灣特色街區,吸引更多台胞聚集在此創業發展。”對如何打造兩岸融合發展“新樣本”,吳正隆提出自己的見解。
社區是百姓日常生活和交流互動最頻繁、最基層的場所,是開展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在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上可以發揮其特有的作用。在這方面,我省有著先天的優勢和良好的前期成果。
夜幕降臨,走出兩岸社區交流中心,記者心里暖意濃濃。我們相信,桂溪社區和兩岸社區交流中心一定能真正用心用情做好服務台胞工作,兩岸融合發展的路子將越走越寬、越走越好。(記者 劉見聞 王鳳山 吳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