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交流交往

台商二代翁英敏福州守業記:續寫兩岸瓜子緣

2022-03-02 17:20:11來源:中國新聞網

  把翁財記的經營重心西進大陸後,對40歲的台商二代翁英敏來說,今天的新疆、甘肅、黑龍江,已經和家鄉台灣的桃園、龍潭一樣,成為“非常重要的地標”了。

  翁財記是台灣老少咸知、有70年歷史的瓜子炒貨老店。從1951年在台灣創立的“裕豐瓜子行”起家,一度占據全台六成以上炒貨市場,到1991年翁財記“登陸”福州馬尾,已歷祖孫三代創業堅守。

  在位於福州亭江的福州翁財記食品有限公司廠房里,記者看到翁財記的自動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質控系統已頗具規模。產品琳琅滿目,僅瓜子就有綠茶瓜子、玫瑰瓜子、烏龍茶瓜子等多種口味。

  翁英敏坦言,要活化“翁財記”,就得融入大陸。他笑說,為了守業,他大學在美國念商科,在研究所讀金融。不料,2008年學成歸來,卻發現“美國的先進商業理念”和“台灣先行發展的經驗”,遇到大陸蓬勃發展的電商市場,“不夠用了,大陸走得比較快”。

  從進入大商超,到打入京東、天貓等電商平台,再轉戰抖音行銷,搶灘“叮咚買菜”等社區網購渠道,和諸多老字號一樣,翁財記在大陸的行銷方式從線下躍進移動端。

  “大陸電商平台蓬勃發展,創意不斷,銷售方式自成一體,無法照搬美國或台灣經驗。”翁英敏說,“我們需要去學習,去融合。”

  翁英敏坦言,趨於保守經營的台企要適應大陸商業模式,線上投入必須很有決心,“短期未必能盈利,但這是趨勢,需要長遠的審視才能跟上這邊的腳步”。

  “翁財記在大陸生根已經比較久,台灣品牌的文化底蘊也與大陸相通。”翁英敏認為,這是70歲翁財記和當代大陸年輕用戶產生更多聯結的基礎。

  福州多項惠台政策予以翁財記發展後盾。翁財記工廠從最初建廠的12畝已經擴充至34畝;福州馬尾自貿區的通關便利使“蒜香青豆從台灣過來,都快了很多”。

  而得益於福州市率先推出“點對點”授證台企台胞金融服務創新舉措,翁財記去年還獲得首批授信,在開立帳戶、資金結算、授信額度、貸款利率等方面享有優惠金融政策。

  “我們的目標是三到五年利潤翻三四番,達到三五億元(人民幣)。”翁英敏說,唯不變的,是翁財記的“台灣風味”。

  “原材料品質一定堅守。”新疆的黑瓜子、內蒙古的葵瓜子、黑龍江的白瓜子,他青少年就跟著父親找產地,熟得不能再熟。

  新疆地域遼闊雨水不多,瓜農大面積種植籽瓜,待到收成取瓜子曬干,篩去草梗雜質,裝滿車皮運到東南沿海,經台式手法敷以甘草等佐料,就是入口酸甜的台味黑瓜子。

  翁英敏笑說,一直以來,所謂“白山黑水”,或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都不是課本里的古詩詞,是他無比熟悉、賴以立業的商旅風光。

  (記者 林春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