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交流交往

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 兩岸攜手打造閩南語原創音樂MV《船來船往》

2022-03-30 16:58:45來源:新福建

  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3月30日訊 “船來船往海面上,海鳥逐著海波浪。你我見面是笑容,原來他鄉是故鄉……男兒志在四方,原來咱攏是同祖公。”十多年前,電視劇《船來船往》熱映,一段廈金航線開通、兩岸“三通”的歷史,在兩岸觀眾面前徐徐展開,同名片頭曲被廣為傳唱;十多年後,在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之際,歌曲《船來船往》將被拍成音樂MV,以再度喚起兩岸刻骨銘心的記憶,增進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親的情感。

  據了解,《船來船往》音樂MV已進入拍攝尾聲,由廈門市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廈門文廣影音有限公司、廈門市鋒林原創音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廈門市鄭成功研究會、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廈門市新經濟企業家聯合會、廈門市原創音樂文化發展協會聯合發起創作。伴隨著動人心弦的音樂與精美的MV畫面,鄭成功收復台灣,兩岸風雨同舟、悲歡離合的往事,仿佛歷歷在目。

  “船來船往海面上”

  音樂MV喚起兩岸同根記憶

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 兩岸攜手打造閩南語原創音樂MV《船來船往》

  林垂立

  《船來船往》由台灣“閩南語音樂教父”林垂立創作完成。歌曲創作的靈感,來源於他的親身經歷。

  一曲《車站》火遍大江南北後,2007年受大陸邀約,林垂立老師每個禮拜都要乘坐‘小三通’往返兩岸授課。三天兩頭的奔波勞頓,為的是完成對兩岸原創音樂文化的薪火相傳,通過文化交流喚起兩岸情感。“坐在逐浪前行的船里,遙想當年鄭成功收復台灣,他有感而發,寫下了《船來船往》,譜就了‘他鄉是故鄉’的游子情懷,表達了‘原來咱攏是同祖宗’的和平願望。”廈門市原創音樂文化發展協會會長、鋒林音樂負責人、林垂立合伙人劉翠紅告訴記者,林垂立不僅推動了兩岸閩南語原創音樂的發展,而且在培養兩岸原創音樂人才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培養出眾多優秀學生,成為兩岸學生喜歡與尊敬的良師益友。

  淺淺的台灣海峽,隔絕不了華夏兒女的故土之思,更阻斷不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歷史步伐。屹立於鼓浪嶼的鄭成功巨型雕塑,面朝大海,盼歸同胞。作為在陸台商代表,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對於此次兩岸共創音樂MV《船來船往》之舉,頗為感動。“前有鄭成功收復台灣,奠定了兩岸之間的血緣關系;後有金廈‘小三通’開放,承載血濃於水的兩岸一家親。大陸的政策一直向台商台胞釋放利好,基本實現了兩岸同胞同等地位。這次通過音樂MV,重新喚起兩岸的共同記憶,我對於未來兩岸交流充滿期待。”

  兩岸音樂搭台架梁

  共盼祖國和平統一

  今年,正值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300多年來,鄭成功作為民族英雄被兩岸同胞傳頌,更被台灣同胞視為“守護神”,他帶去的許多中華傳統文化,對台灣影響既深且廣,也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打下了重要基礎。然而,因疫情、國際局勢的緣故,“小三通”全面停航迄今已逾2年,兩岸關系降至“冰點”。喚醒兩岸共同情感,呼喚和平統一,成為大勢所趨。兩岸共創音樂MV《船來船往》也因此應運而生。

  “今年是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年,通過這首《船來船往》,希望告訴兩岸同胞,我們血濃於水,都是‘海峽同根’‘同祖公’。”廈門市新經濟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李震介紹說,近年來廈門市新經濟企業家聯合會與廈門市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廈門市原創音樂文化發展協會緊密合作,共同推動兩岸音樂家創作許多膾炙人口的原創音樂,促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並在未來堅定不移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大勢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鄭成功民俗文化經久不衰、與時俱進,成為兩岸共同的精神支柱與情感紐帶。廈門,作為對台交流的前沿城市,對於兩岸鄭成功民俗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頗為重視。“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建立了鄭成功紀念館,到現在正好一個‘甲子’,今年又是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意義重大。”廈門市鄭成功研究會會長鄭希遠告訴記者,音樂作為能激發兩岸共鳴的載體,為鄭成功文化傳播提供多元化的創新途徑,未來廈門可以通過舉辦更多的主題音樂會、音樂論壇、歌手賽等,推動閩南語原創音樂在廈生根,進一步深化兩岸民間交流。

  “此次兩岸合力創作推出音樂MV,不僅用音樂連接兩岸情感橋梁,也表達了期昐兩岸和平統一的願望。”廈門市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明表示,“民俗文化屬於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兩岸的文化交流有利於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凝聚力。”為此,公司不僅出品了大量兩岸原創歌曲MV,還積極協辦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參與制作戲曲電影《阿搭嫂》等。“兩岸交流成果來之不易,我們希望盡綿薄之力,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兩岸文化文流做出更多貢獻!”

  (記者 林澤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