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在大陸引種台灣鳳梨十余載 徒弟遍布全國各地
2022-05-31 16:20:34來源:中國新聞網
陽光照射下的“金菠蘿”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5月31日電 題:台胞在大陸引種台灣鳳梨十余載 徒弟遍布全國各地
“我以前在台灣從沒接觸過農業種植,2005年到台山之後,靠自己慢慢摸索和學習,以不服輸的態度和決心來種植農作物,終於在從台灣引種過來的鳳梨種植上干出了點名堂。現在跟我學種鳳梨的徒弟全國各地都有。”近日,堅守廣東台山種植鳳梨十多年的台胞黃國禎自豪地向記者介紹,他種植基地的金鑽鳳梨已陸續上市,通過“網上接單+商家訂單+定點送貨+現場摘售”等銷售方式,每天銷售量超500公斤。
黃國禎從采收的鳳梨中尋得萬中無一的扇形鳳梨 李曉春 攝
5月29日9時許,陸續有外地商家趕到黃國禎位於台山市四九鎮東冠村的鳳梨種植基地購買鳳梨。“黃老板這出產的鳳梨品質好、甜度高。我昨天過來裝了500多公斤,一回去就被顧客搶購一空。”佛山商家黃先生說:“因有顧客急著要,我們今天5時許就從佛山出發,這趟先裝300多公斤回去。”
現場還有從開平市水口鎮趕過來的一對年輕夫婦。“這里的鳳梨口感清甜、無渣、多汁,我們買好幾袋,准備帶回去分些給朋友品嘗。”正在進行微信掃碼支付的男客人說,之前在朋友家品嘗過黃老板的鳳梨,這次是根據朋友在微信分享的定位過來采摘的。
“近期像他們這樣通過朋友推薦過來現場采摘的新客不少。”黃國禎介紹,他的鳳梨以前主要走批發市場。2016年後開始線上銷售,前期試過與多家快遞公司合作,後來為確保鳳梨到貨的時間可控,最後選擇了順豐。目前,每天通過順豐快遞發往全國各地的鳳梨多達幾十件。
黃國禎早年隨台灣老鄉到台山發展。“來到這里後,我發現這里的氣候、土壤和台灣很相似,非常適合引種台灣水果。”看到機遇後,他果斷決定從事水果種植。學理工科出身的他,一開始對農業種植一無所知,但並沒有知難而退。“那些年,經常往返台灣和台山兩地,向有經驗的專家、果農請教,不斷學習進步。”黃國禎說,創業路上,遇到不少困難,“最開始引種木瓜,但沒想到這邊台風多,木瓜樹經常被台風刮倒,損失慘重。後來才慢慢找到鳳梨這個最佳選擇。”
據介紹,黃國禎目前的鳳梨種植規模有200多畝,以“台農17號”(又稱金鑽鳳梨、春蜜鳳梨)為主,畝產約3750公斤。熟果品質的最佳期為每年的5至7月,甜度基本保持在16至20度,個頭多數在1至1.5公斤。
“我2016年開始進行種植實驗,通過技術和人為干擾來調節鳳梨的結果期,探索一年四季均有鳳梨上市的可行性。最怕遇到寒冬或霜大的日子,會導致大面積出現裂果現象,2018年僅5畝實驗地就虧損了2萬多公斤鳳梨。”黃國禎透露,每個人管理鳳梨的方法都不一樣。他認為,種植時要以有機肥為主,搭配少量化肥,後期視生長情況追施特配的葉面肥。鳳梨需有足夠天數的生長周期,才能有發達的根系,長出的鳳梨品質才好,果肉會甜很多。
“從我這買苗並跟著我學的種植戶,有江西、四川、遼寧、浙江、廣東的,他們算是我的徒弟,只要他們肯學,我就願意教。”黃國禎說,把經驗分享出去是為了讓大家都能種出優質的鳳梨。
“我這邊還試種了有鳳梨界‘愛馬仕’之稱的‘台農6號’,果肉口感更勝‘台農17號’,都說‘甜過初戀’。”黃國禎說,他希望當地政府能科學統籌規劃種植鳳梨,通過技術控制結果期,讓台山全年都有鳳梨上市,形成台山鳳梨品牌。
(作者 李曉春 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