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台商再創業:為“一口好牙”折騰
2022-12-15 16:48:14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紹興12月15日電(記者 項菁)“保護牙齒是一生的事。我還想再折騰幾年,把經驗傳遞下去。”本該退休享福,67歲台商李文隆卻選擇留在浙江紹興,“折騰”他的口腔健康事業。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交往日益頻繁,越來越多台商台胞選擇到大陸發揮“余熱”。
李文隆不是牙科醫生,但他30多年來持續關注口腔醫療行業,常常跨越海峽兩岸科普口腔健康理念和知識,是朋友眼中的“李專家”。
口腔健康是反映生命健康的“一扇窗口”。根據《第四次中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高達97%的成年人正在遭受口腔問題的困擾。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准之一。”李文隆介紹說,世界衛生組織還提出“8020計劃”,也就是80歲的老人至少應該有20顆功能牙。
抱著讓更多人擁有“一口好牙”的想法,退休後的李文隆考察大陸多地,2019年首次到訪紹興時,就與當地兩位牙科醫生一拍即合,攜手在紹興市區開設了8020口腔門診部,希望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管理服務,讓看牙成為一種享受。
“數字口腔”是其推行的治療方式。李文隆介紹說,隨著信息技術日益成熟,數字化正在改變傳統口腔護理模式,更加高效精准地輔助牙醫進行診療。
記者近日走進該門診部,兒童照片、護牙小貼士等陳列有致,像家一樣溫馨;另一側,牙齒排片機、診療設備、患者信息系統等均已嵌入數字技術。
據李文隆介紹,借助數字化技術,他們制作了植牙手術導引板,“以前植牙主要靠醫生的手感,現在不僅能在系統里模擬修復過程、看到預期效果,手術也更加精准、安全和舒適。”
縱使口腔醫療技術日漸成熟,但牙周病常常是“沉默的疾病”,仍要以預防為主。
“來門診部看牙的人,要麼牙已經掉了,要麼就是疼得無法忍受了。”李文隆坦言,“壞了再治”是民眾的普遍選擇,“其實口腔健康關乎全身健康。守護健康,要從‘齒’開始、從早開始。”
李文隆說,如果預防做得好,就可以減少治療成本,比如每天刷干淨牙齒、定期檢查等。
為科普口腔健康知識,他還“從娃娃抓起”,譬如到附近幼兒園等場所進行義務宣講;專門編寫兒童口腔健康繪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如何保護牙齒;開設“好牙好味道”活動,讓小朋友認識食物、制作食物,進而了解“吃與牙齒”的重要關系。
從小朋友換新牙,到老年人“老掉牙”,再到“人類的第三副牙齒”,牙齒伴隨人的一生。這也讓李文隆感覺到,做好這份口腔健康事業的意義。
“我和兩位大陸合伙人經常一起探討,怎樣提高民眾對口腔健康的重視度,怎樣提升口腔醫療技術。”李文隆舉例稱,前不久,其專門新建了一個微信群聊,把台灣和大陸口腔醫療界專家召集在一起,討論兒童口腔護理問題,“我以後想在紹興開設兒童專科,保護小朋友口腔健康。”
在李文隆看來,台灣口腔醫學起步較早,已有成熟的醫療經驗和優質的醫療服務,而大陸口腔門診正在蓬勃興起,擁有廣闊的市場。
“紹興是一座宜居的城市。牙科發展好了,可以為民眾增添幸福感。”李文隆將自己視為聯結兩岸的紐帶,他希望,讓台灣先進的口腔醫學經驗、服務與大陸技術、資源相互融合,兩者通過優勢互補,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