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交流交往

臺青“三問”社群治理 實地探訪把一個個問號拉直

2023-04-11 07:54:26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唐蔚嬙 謝星星 原浩

臺青“三問”社群治理

實地探訪把一個個問號拉直

“能不能讓臺青在福州有個家,讓大家更有歸屬感。”

這是2019年第二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活動中臺青的呼聲。

如今,福州在大陸率先將就業創業臺胞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已實施1年多,206戶304名臺胞先後入住公租房。一句句“住在福州真幸福”“就業創業發展更穩定了”,展現兩岸融合邁出的堅實步伐。

從臺胞公租房到兩岸社群,從居住生活到參與治理……兩岸社群如何從經驗交流走向深度融合?作為海青節的品牌活動,日前落下帷幕的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聚焦此熱點,邀請臺灣里長、社群志工及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學生等26人組成“兩岸社群治理標準共通調研團”,走進金洲社群、中天社群、蒼霞新城社群、桂溪社群等。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的腳步,傾聽臺青帶來的較具有代表性的三個問題以及他們在探訪中找到的答案。

臺青“三問”社群治理 實地探訪把一個個問號拉直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成員走進蒼霞新城社群,瞭解社群治理經驗。記者 原浩 攝

一問:

大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每一次到大陸我都要感慨,怎麼發展這麼快?”時隔十年,再次來到大陸的臺中市北區賴旺裡裡長黃育嘉激動地說。

大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這個問題,不僅黃育嘉想問,也是廣大臺胞的共同心聲。

“來之前,有些人會認為大陸社群的環境比較髒亂,沒想到地上連個菸頭都找不到。”黃育嘉說,蒼霞新城社群最令人印象深刻,社群內“長者食堂”、兒童夢想空間等很齊全,很難想象這裡在20多年前還是福州市規模最大的棚屋區。

從棚屋區到現代化社群,蒼霞新城社群如何實現蝶變?在中天社群,網格化治理如何透過數字化“一張圖”,實現民有所呼、數有所應?在金洲社群,無物業小區從髒亂差變身示範點的探索路徑又是如何形成?

“大陸社群能飛速發展最大的優勢就是制度,政府辦事效率高,使得社群能夠在統一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黃育嘉一邊參觀體驗,一邊把問號拉直。

在桂溪社群,黃育嘉實地感受到在制度優勢下兩岸社群融合的探索路徑:聘請全省首個臺胞公租房樓長和福州市首個臺胞社群主任助理,實現臺胞自發參與社群建設和自治管理。

“目前我們正在探索兩岸社群治理標準共通試點,互學互鑑共同為居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桂溪社群居委會主任陳雯靖說。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蘇悅認為,大陸社群在“治、人、文、地、產、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臺青在參與社群融合建設中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二問:

社群資源如何聚集?

對於長期致力於志願服務的臺青林彥良來說,他最好奇的是大陸社群如何整合陣地、人員、資訊等資源。

“我們不僅要帶著問題來,還要帶著課題回,推動兩岸社群工作共同進步。”帶著這樣的初衷,林彥良在參訪中一邊想、一邊問、一邊記。不到半天,他的筆記本上就記了許多亮點,比如金洲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供需資源如何實現精準配對、中天社群居民的“微心願”透過數字化手段被徵集認領等。

“我發現,福州幾個社群都實現了以社群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群志願服務隊伍為依託、社會慈善資源為助推的聯動機制,從而實現各類力量向社群集合。”在領袖營活動的座談會上,林彥良分析說,這對臺灣社會服務很有借鑑意義。

在探索兩岸社群不同治理模式的同時,林彥良也發現了相同點。“蒼霞新城社群開設了志願服務時間銀行,群眾可用志願服務時長兌換禮品。在臺灣也有相同的機制,時長主要用來兌換他人提供的志願服務。”林彥良說,兩岸在社群治理上有不同的成功經驗和特色,透過雙向交流,有助於共同解決社群發展問題。

在雙向交流上,福州已經有不少動作:倉山區金山街道辦事處和臺北永明社群理事會共同舉辦兩岸雙社群交流活動、晉安區桂溪社群與臺中市金龍社群結對子……

在一次次互動中,越來越多的好做法出爐。在榕居住多年的臺胞蔡高暉曾建議在社群開闢“跳蚤市場”和“物物互換”活動,讓舊物得到更好利用,將善款和物品捐贈給社群困難群眾和有需要的居民。現在,在金洲社群的“跳蚤市場”淘好物已成為居民週末的習慣。

三問:

住在大陸社群的居民幸福嗎?

“住在大陸社群的居民幸福嗎?”臺青陳宇騫是高雄市青年事務委員,也是一名剛就讀大一的學生。此次調研,他帶來這個很多人關心的民生問題。

陳宇騫跟著調研團先後深入福州5個社群,一幕幕服務“一老一小”的場景,讓他心中的疑問漸漸消融:社群裡建起“長者食堂”,幫助老年人解決吃飯、日間照料等難題;家門口有了“四點半學校”,孩子放學後的託管問題不再愁;升級智慧養老裝置,解決獨居老人監護難的問題;開設舞蹈、繪畫、手作等課程,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在福州有了家,也有了‘家人’,我打拼起來更安心,未來更有信心、更有盼頭!”不僅有實地看到的場景,還有親耳聽到的真切感受,在臺胞公租房,臺青李浩傑的表達讓陳宇騫十分受觸動。

對於生活在福州的幸福感,臺青郭屹凡同樣深有感觸。2016年隻身而來,短短几年創立“拎咖啡”品牌,兩家門店在朱紫坊、上下杭陸續開業。“在大陸生活幸福又幸運。”郭屹凡直言,他還收穫了愛情,即將成為一名“福州女婿”。

“大陸的發展進步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其他很多領域也都在提升。”陳宇騫表示,經過這次領袖營活動,“民生”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到每一名群眾、每一處便民設施、每一項貼心服務中。

【記者手記】

自2017年在第五屆海峽青年節期間首次舉辦,兩岸大學生領袖營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成為福州對臺特色活動以及促進兩岸青年心靈契合的重要平臺。

多年來,領袖營秉承著相同的思路:推動兩岸青少年各領域各層次交流,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從這個思路出發,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在福州安居落戶,推動兩岸社群治理從經驗交流走向深度融合。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本次領袖營活動不單讓兩岸青年收穫了友誼,也讓更多兩岸大學生從“基層善治”看到“中國之治”。

投石擊水泛漣漪,兩岸青年的熱情,給兩岸融合發展吹來徐徐新風,正如2019年領袖營活動上的提問變成現實。這一路上,還有許多臺青同領袖營一同成長,林彥良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今他從參與者轉化為組織者,帶領新學員深入福州、共同追夢。

隨同採訪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兩岸青年玩著相似的遊戲,會因為許多小事而樂不可支,對即將步入的社會有著一樣的期待。

這讓我們愈加肯定,兩岸同齡人之間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們深入對方的生活親身體驗,而不是讓網路“資訊繭房”矇住了看向彼此的雙眼。

(記者 唐蔚嬙 謝星星)